[發明專利]一種生物、有機、礦物大豆專用肥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39538.8 | 申請日: | 2021-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594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7 |
| 發明(設計)人: | 邢璐;喬天華;張永和;陳奕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沃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40 | 分類號: | C05G3/40;C05G3/80;C05F1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61400 黑***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有機 礦物 大豆 專用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物、有機、礦物大豆專用肥,包括秸稈腐熟物、硅藻頁巖、尿素、磷酸鉀、鉬礦粉、硼礦粉、氨基酸母液、動物骨粉、海藻泥和功能型復合菌,所述秸稈腐熟物、硅藻頁巖、尿素、磷酸鉀、鉬礦粉、硼礦粉、氨基酸母液、礦源腐殖酸、動物骨粉、海藻泥和功能型復合菌按照重量份數配比為秸稈腐熟物10?15份、硅藻頁巖10?15份、尿素2?3份、磷酸鉀1?2份、鉬礦粉1?2份、鉬礦粉1?2份、氨基酸母液1?2份、礦源腐殖酸20?30份、動物骨粉3?5份、海藻泥10?15份和功能型復合菌0.1份。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生物、有機、礦物大豆專用肥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肥力,營養物質全面,增加大豆產量,環保且保肥持久能力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豆肥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生物、有機、礦物大豆專用肥。
背景技術
大豆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國人主要的植物蛋白營養來源,同時,大豆也是優質油脂營養來源,大豆粕是養殖業不可缺少的主要蛋白飼料來源。大豆由于根瘤固氮作用,是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重要作物。因此大豆種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隨著肥料的利用提高,對肥料的要求也不斷的提升,目前,大量使用無機肥料,造成土壤易板結,同時影響了農作物的品質和營養性。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物、有機、礦物大豆專用肥,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生物、有機、礦物大豆專用肥,包括秸稈腐熟物、硅藻頁巖、尿素、磷酸鉀、鉬礦粉、硼礦粉、氨基酸母液、礦源腐殖酸、動物骨粉、海藻泥和功能型復合菌,所述秸稈腐熟物、硅藻頁巖、尿素、磷酸鉀、鉬礦粉、硼礦粉、氨基酸母液、礦源腐殖酸、動物骨粉、海藻泥和功能型復合菌按照重量份數配比為秸稈腐熟物10-15份、硅藻頁巖10-15份、尿素2-3份、磷酸鉀1-2份、鉬礦粉1-2份、硼礦粉1-2份、氨基酸母液1-2份、礦源腐殖酸20-30份、動物骨粉3-5份、海藻泥10-15份和功能型復合菌0.1份,功能型復合菌為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和膠東樣芽孢桿菌組成的復合菌劑。
進一步的,所述鉬礦粉、硼礦粉為采用低溫煅燒法獲得的粒徑不低于2000目的粉狀物。
進一步的,所述秸稈腐熟物、硅藻頁巖、尿素、磷酸鉀、鉬礦粉、硼礦粉、氨基酸母液、礦源腐殖酸、動物骨粉、海藻泥和功能型復合菌按照重量份數配比為秸稈腐熟物15份、硅藻頁巖10份、尿素2份、磷酸鉀2份、鉬礦粉1份、硼礦粉1份、氨基酸母液1份、礦源腐殖酸20份、動物骨粉4份、海藻泥12份和功能型復合菌0.1份。
進一步的,所述秸稈腐熟物、硅藻頁巖、尿素、磷酸鉀、鉬礦粉、硼礦粉、氨基酸母液、礦源腐殖酸、動物骨粉、海藻泥和功能型復合菌按照重量份數配比為秸稈腐熟物45份、硅藻頁巖15份、尿素3份、磷酸鉀2份、鉬礦粉2份、硼礦粉2份、氨基酸母液2份、礦源腐殖酸30份、動物骨粉3份、海藻泥10份和功能型復合菌0.1份。
進一步的,所述礦物大豆肥的制備方法如下:
按照各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備用,將秸稈腐熟物、硅藻頁巖、尿素、磷酸鉀、鉬礦粉、硼礦粉、氨基酸母液、礦源腐殖酸、動物骨粉、海藻泥和功能型復合菌充分混合形成堆肥發酵,發酵溫度37-43度,發酵48小時以上即可,發酵28-30小時時均勻翻拌一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生物、有機、礦物大豆專用肥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肥力,營養物質全面,增加大豆產量,環保且保肥持久能力強,各成分形成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的綜合體,而硅藻頁巖屬于多孔物理改良物料,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出進一步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沃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黑龍江沃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3953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圖片文本檢索方法、智能終端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地鐵刷臉支付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