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網絡性能動態優化的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39192.1 | 申請日: | 2021-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153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2 |
| 發明(設計)人: | 杜翠鳳;蔣仕寶;陳少權;梁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杰賽通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2 | 分類號: | H04W24/02;H04W24/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麥小嬋;郝傳鑫 |
| 地址: | 51031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網絡 性能 動態 優化 方法 裝置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網絡性能動態優化的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通過獲取待優化區域的即時網絡性能信息和預設的服務質量標準信息;根據即時網絡性能信息和所述服務質量標準信息判斷所述待優化區域的即時網絡狀態;根據所述即時網絡狀態調整并更新優先節點數量;通過判斷出的不同即時網絡狀態對優先節點的數量調整,更新網絡節點的數量網絡性能進行優化,避免出現網絡性能不滿足用戶需求的服務質量標準的風險或網絡性能富余造成能耗和網絡資源的浪費,實現網絡性能、網絡資源利用率以及網絡能耗的均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絡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網絡性能動態優化的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目前,無線電管理部門大多數采用頻譜固定分配的管理機制,給每一個運行商分配一個不重疊、較窄的聯系頻譜子資源。這些授權給運營商的頻譜資源利用率不高,其原因主要是各種異構網絡的頻譜資源無法進行共享。5G(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時代的到來,隨著用戶數數量以及業務需求的爆炸式增長,無線網絡的頻譜資源變得越來越緊缺,導致網絡性能質量不佳。
提高頻譜資源的利用率是大幅度提升網絡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現有的采用動態頻譜分配進行網絡性能優化的方法僅考慮頻譜資源的利用率最大化,難以兼顧網絡服務質量和網絡資源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絡性能監測及優化的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均衡網絡服務質量和網絡資源對網絡性能進行調整,實現網絡性能的動態優化。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網絡性能動態優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待優化區域的即時網絡性能信息和預設的服務質量標準信息;
根據所述即時網絡性能信息和所述服務質量標準信息判斷所述待優化區域的即時網絡狀態;
根據所述即時網絡狀態調整優先節點數量。
優選地,所述即時網絡性能信息包括:即時優先節點比例、優先節點承載的即時業務集的平均時延、優先節點承載的即時業務集的平均吞吐量、優先節點能效增加量和非優先節點能效減少量;
所述服務質量標準信息包括:即時優先節點比例閾值、即時業務集的平均時延閾值和即時業務集的平均吞吐量閾值。
進一步地,所述根據所述即時網絡性能信息和所述服務質量標準信息判斷所述待優化區域的即時網絡狀態,具體為:
計算所述即時優先節點比例與所述即時優先節點比例閾值的比值,記為第一比值;計算所述平均時延與所述平均時延閾值比值,記為第二比值;計算所述平均吞吐量與所述平均吞吐量閾值的比值,記為第三比值;計算所述優先節點能效增加量與所述非優先節點能效減少量的比值,記為第四比值;
當所述第一比值小于預設第一閾值、所述第二比值大于預設第二閾值時、所述第三比值小于預設第三閾值時,判斷所述即時網絡狀態為風險狀態;
當所述第一比值不小于預設第四閾值且不大于預設第五閾值、所述第二比值不大于預設第六閾值、所述第三比值不小于預設第七閾值、當所述第四比值不小于預設第八閾值時,判斷所述即時網絡狀態為均衡狀態;
當所述第一比值大于預設第九閾值、所述第二比值小于預設第十閾值、所述第三比值大于預設第十一閾值、所述第四比值不大于第十二閾值時,判斷所述即時網絡狀態為低效狀態。
優選地,所述根據所述即時網絡狀態調整優先節點數量,具體為:
當所述即時網絡狀態為風險狀態時,所述優先節點的數量增加預設的第一數量;
當所述即時網絡狀態為均衡狀態時,所述優先節點的數量增加預設的第二數量;
當所述即時網絡狀態為低效狀態時,所述優先節點的數量增加預設的第三數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杰賽通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杰賽通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3919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