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高靈敏度檢測鎳離子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38723.5 | 申請日: | 2021-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302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蔣曉華;呂智文;丁文捷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7/49 | 分類號: | G01N27/49;G01N27/3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73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518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高 靈敏度 檢測 離子 方法 | ||
一種超高靈敏度檢測鎳離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步驟1:汞膜電極的制備:分別用1μm、0.3μm、0.05μm氧化鋁漿對玻璃碳電極進行拋光,然后分別用1:1硝酸、無水乙醇、水超聲洗滌1~2 min,晾干備用;在N2保護下,浸入由10?4mol/L Hg2+、0.1 mol/L硝酸鉀和0.01 mol/L硝酸組成的混合溶液中5分鐘;在600rpm攪拌速度下,在恒定電壓?1.2V下進行沉積300s,以此制備MFE;步驟2:鎳離子的快速掃描伏安法檢測。本發明基于DMG與Ni2+的絡合,借助快速掃描伏安法建立了超高靈敏度檢測Ni2+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實際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超高靈敏度檢測鎳離子的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環境中有毒元素的污染急劇增加,鎳、鉻、汞等有毒金屬的測定已成為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金屬鎳經常用于許多工業應用,包括制造不銹鋼、電鍍、催化劑、電子器件和鑄幣等。然而,長期接觸鎳可能會導致多種健康危害,如心臟和肝臟損傷和呼吸系統癌癥。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飲用水中鎳離子(Ni2+)上限為0.07mg/L。因此,迫切需要一些靈敏、經濟的Ni2+檢測方法。
目前,Ni2+的主要檢測方法有光譜法和電化學法。光譜方法包括原子熒光光譜/分子熒光光譜(AFS/MFS)、原子吸收光譜(AA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光學發射光譜(ICP-AES/OES)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盡管這些方法的靈敏度達到了實際檢測的極限,但昂貴的儀器和復雜的操作阻礙了在現場檢測的應用。
電化學法包括吸附溶出伏安法(ASV)、微分脈沖伏安法(DPV)、方波伏安法(SWV)等也可用于檢測Ni2+。ASV法、SWV法和DPV法對Ni2+的檢出限分別達到3.2×10-9mol/L、7.4×10-9mol/L和2.0×10-9mol/L。這些技術大多基于對電極表面的修飾,存在著修飾層穩定性和再現性差、傳質和電荷傳遞速度慢、選擇識別能力差等問題。
與上述技術相比,快速掃描伏安法(FSV)是一種強大的電化學分析方法,它利用快速掃描電位氧化和還原目標分析物,并提供了高時間分辨率和高空間分辨率來測量電活性物質的濃度。FSV常用碳纖維微電極(CFMs)表征多種電活性神經化學物質的體內動力學,包括多巴胺、乳酸和褪黑激素。FSV也被用于重金屬離子的檢測。對鉛離子的檢測限為8.0×10-14mol/L,對銅離子的檢測限為2.5×10-9mol/L。這些FSV檢測重金屬的研究幾乎都是基于CFMs,然而CFMs制備工藝復雜,不利于其推廣應用。相比之下,傳統常規尺寸的電極更適合于實際應用,因為其操作靈活,成本低。因此,在常規尺寸電極上進行FSV分析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丁二酮肟(DMG)是一種過渡金屬配合物,在電化學和光譜技術中常用作選擇性識別鎳離子的試劑。基于DMG與鎳離子的選擇性絡合,本發明采用FSV在物理穩定性好的汞膜電極(MFE)上檢測鎳離子。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的鎳離子檢測方法的缺陷,提出一種一種超高靈敏度檢測鎳離子的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下列技術方案:一種超高靈敏度檢測鎳離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1:汞膜電極的制備
分別用1μm、0.3μm、0.05μm氧化鋁漿對玻璃碳電極進行拋光,然后分別用1:1硝酸、無水乙醇、水超聲洗滌1~2min,晾干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3872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