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調節滾動軸承徑向支承剛度的軸承游隙選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36869.6 | 申請日: | 2021-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9482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智勇;應永恒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7 | 分類號: | G06F30/17;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 地址: | 21009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節 滾動軸承 徑向 支承 剛度 軸承 游隙 選取 方法 | ||
1.一種調節滾動軸承徑向支承剛度的軸承游隙選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獲取滾動軸承幾何尺寸、滾珠個數、接觸剛度、等效阻尼這些基本參數;
步驟2、將步驟1滾動軸承基本參數輸入兩自由度滾動軸承變柔度振動方程,建立滾動軸承系統徑向變柔度振動動力學模型;
步驟3、采用諧波平衡-頻/時轉換法求解步驟2中滾動軸承系統徑向變柔度振動動力學模型,得到變柔度振動主共振幅頻響應曲線,并判斷系統的主共振位置;
步驟4、根據步驟3所得變柔度振動主共振幅頻響應曲線的幾何特征,判斷現階段滾動軸承支承剛度特征;
步驟5、結合滾動軸承系統實際工況要求,確定滾動軸承理想支承剛度特征;
步驟6、根據步驟4所得現階段滾動軸承支承剛度特征,調增或調減軸承徑向工作游隙,實現步驟5要求的滾動軸承理想支承剛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滾動軸承徑向支承剛度的軸承游隙選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將步驟1滾動軸承基本參數輸入兩自由度滾動軸承變柔度振動方程,建立滾動軸承系統徑向變柔度振動動力學模型:
且
δi=xcosθi+ysinθi-δ0 (3)
θi=2π(i-1)/Nb+Ωt (4)
Ω=ωs(1-Db/Dh)/2 (5)
式(1)至(5)中x、y為系統兩自由度方向徑向位移;Fx、Fy為系統x、y方向軸承反力;t為時間自變量;m為軸承系統等效質量;c為等效阻尼;W為系統所受定常載荷;Cb為赫茲接觸剛度系數,且α取3/2、10/9分別對應球軸承和滾動軸承系統;H[·]是表示接觸狀況的Heaviside函數,描述滾動體與滾道接觸情形(發生接觸H[·]值為1,失去接觸其值為0);Nb為滾動體個數,且δi和θi分別為第i個滾動體的徑向變形和瞬時角位置;2δ0為軸承徑向工作游隙;Ω為保持架速度,且ωs、Db和Dh分別為系統轉軸速度、軸承滾動體直徑和節圓直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滾動軸承徑向支承剛度的軸承游隙選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采用諧波平衡-頻/時轉換法求解步驟2中滾動軸承系統徑向變柔度振動動力學模型,得到變柔度振動主共振幅頻響應曲線,具體方法為:
步驟3.1、引入無量綱時間τ=Nb·Ω·t,將未知位移響應X=[x,y]T和非線性力項F=[Fx,Fy]T分別用K階諧波Fourier級數表示:
步驟3.2、將方程(6)插入滾動軸承系統徑向變柔度振動動力學模型,諧波平衡得如下非線性代數關系式:
g(P,Q,Ω)=0 (7)
其中諧波系數以P、Q表述為
步驟3.3、首先采用逆離散Fourier變換得到未知響應X的時域離散信息,再利用離散Fourier變換得到非線性力F的頻域信息Q,經此建立由P表示的Q的形式:
式中,Pk=ak+i bk,N是時域中的采樣數,Qk=ck+i dk,當n=0時,φ=1,否則φ=2。
步驟3.4、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求解式(7)的P,進而求得系統變柔度振動主共振幅頻響應曲線A(P,Ω),其中幅值A是由P和Ω表示的函數關系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3686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