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農作物葉面噴施型芽孢桿菌菌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31886.0 | 申請日: | 2021-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980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7 |
| 發明(設計)人: | 沈大春;黃瑩;凌秋平;陳迪文;周文靈;敖俊華;江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N63/22 | 分類號: | A01N63/22;A01P21/00;C12N1/20;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廣州廣典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萬志香 |
| 地址: | 510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農作物 葉面 噴施 芽孢 桿菌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作物葉面噴施型芽孢桿菌菌劑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農作物葉面噴施型芽孢桿菌菌劑由包括以下原料的組分制備而成:芽孢桿菌(Bacillus sp.)GBIF?16、豆餅浸提液、菜籽餅浸提液、蔗糖脂、甘蔗糖蜜。本發明所述菌劑能夠促進經濟作物葉面營養和促進農作物品質改善,為高效液體肥料增效的推廣利用提供技術支持,促進綠色農業的持續發展,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微生物菌劑應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農作物葉面噴施型芽孢桿菌菌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芽孢桿菌(Bacillus sp.)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分布廣泛、抗菌譜廣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病害的生物防治,包括枯草芽孢桿菌(B.subtilis)、蠟樣芽孢桿菌(B.cereus)、地衣芽孢桿菌(B.licheniformis)、短小芽孢桿菌(B.pumilus)等。目前在我國農業發展化肥減施肥和農藥減量—“雙減”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業科研技術著重研究和應用芽孢桿菌作為活體生防菌劑,主要是利用生防菌株的發酵液及其次生代謝產物防治多種經濟作物的真菌或細菌導致的病害,在一定程度上效果顯著,但是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土壤地理環境的區域性,外界溫度和濕度的差異性,芽孢桿菌作為生防菌劑的應用效果往往不穩定,單一使用過程中容易造成目標農作物因病害侵染而導致產量和質量下降的風險;同時,芽孢桿菌作為生防菌劑通過灌根使用量較大,使用人工及產品推廣成本相對高于葉面噴施約5-10倍,單一使用的推廣成本較高,而通過葉面噴施芽孢桿菌菌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灌根使用過程的綜合成本。
研究表明,芽孢桿菌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利用底物目標碳源特別是植物碳源可以快速繁殖擴增,同時在發酵過程中可以產生一定量的可溶性小分子碳及其他活性物質,通過葉面噴施可以提高農作物葉面營養吸收效率,有利于農作物產量提高和品質的穩定改善,同時芽孢桿菌在葉面可以形成優勢菌群,維持和保護農作物葉面友好的微生態環境,更有利于農作物葉面光合作用、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以及防御病蟲害的侵染。
但是在單一使用芽孢桿菌過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保護劑和復合碳源,微生物難以真正發揮功能活性作用,往往在短時間內就會休眠形成芽孢,無法發揮其促進生長及相關的功能作用,導致應用芽孢桿菌的效果受限——以上是芽孢桿菌應用效果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使用芽孢桿菌過程中,從成本控制、菌株活性的保持以及農作物應用范圍角度,在芽孢桿菌菌劑制備過程中,采用的芽孢桿菌保護劑、增效劑和復合碳源尤其重要,否則難以達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將不同農作物根際的優勢細菌分離進一步將其和復合碳源及增效劑復配,提供一種能夠應用于農作物葉面噴施的菌劑,該菌劑效果穩定,能夠很好地促進農作物葉面營養品質改善。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農作物葉面噴施型芽孢桿菌菌劑,由包括以下原料的組分制備而成:芽孢桿菌(Bacillus sp.)GBIF-16、豆餅浸提液、菜籽餅浸提液、蔗糖脂、甘蔗糖蜜。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芽孢桿菌(Bacillus sp.)GBIF-16的生物保藏號為GDMCC NO.61024。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農作物葉面噴施型芽孢桿菌菌劑按質量百分比計,由包括以下濃度的原料:細菌OD值為0.4-0.6的芽孢桿菌(Bacillus sp.)GBIF-16的細菌菌液85wt%~90wt%、豆餅浸提液1wt%~5wt%、菜籽餅浸提液1wt%~5wt%、蔗糖脂0.1wt%~0.5wt%和甘蔗糖蜜1wt%~5wt%。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農作物葉面噴施型芽孢桿菌菌劑按質量百分比計,由包括以下濃度的原料:細菌OD值為0.4-0.6的芽孢桿菌(Bacillus sp.)GBIF-16的細菌菌液85wt%~86wt%、豆餅浸提液4wt%~5wt%、菜籽餅浸提液4wt%~5wt%、蔗糖脂0.3wt%~0.5wt%和甘蔗糖蜜4wt%~5w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未經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318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