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對賬的數據處理方法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10181.0 | 申請日: | 2021-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258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富龍;李祿順;高召魯;王亞運;丁俊能;陸振宇;劉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數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455 | 分類號: | G06F16/2455;G06F16/25;G06F16/215;G06Q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卜榮麗;李志剛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數據處理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用于對賬的數據處理方法和裝置。該方法包括:在識別到對賬需求后,獲取所述對賬需求對應的業務系統中的第一待對賬數據,基于預設的數據轉換規則,對所述對賬數據進行轉換,獲得第二待對賬數據,通過對所述第二待對賬數據進行對賬處理,獲得對賬結果數據,通過本申請中對賬數據的分析、修復、復核等一系列完整、標準的流程,實現對賬的準確性與時效性,提高了對賬數據處理的標準化程度。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對賬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對賬的數據處理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對賬主要是針對小數據量的對賬,解決問題的場景也較為單一,且實現對賬業務的數據處理過程中需要業務人員的參與,對于大數據量的對賬數據難以處理,對賬數據的處理存在不標準的問題,導致對賬數據的處理準確性和時效性較低,因此,現有對賬的數據處理過程存在標準化程度較低的技術問題。
申請內容
本申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對賬的數據處理方法和裝置,以提高對賬數據處理的標準化程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出了一種用于對賬的數據處理方法,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還提出了一種用于對賬的數據處理裝置,
本發明的第三方面,還提出了一種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有鑒于此,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用于對賬的數據處理方法,包括:在識別到對賬需求時,獲取第一待對賬數據,其中,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為需要執行對賬的業務系統中存在差異的前端數據和后端數據;基于預設數據轉換規則,對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執行數據轉換處理,獲得第二待對賬數據;基于預設對賬規則,對所述第二待對賬數據執行對賬處理,獲得對賬結果數據;以及輸出所述對賬結果數據。
進一步地,基于預設數據轉換規則,對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執行數據轉換處理,獲得第二待對賬數據,包括:對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進行識別,確定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的數據結構類型;基于第一待對賬數據的數據結構類型,匹配與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結構類型對應的預設數據轉換規則;基于所述預設數據轉換規則,對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執行數據轉換處理,獲得所述第二待對賬數據,其中,所述預設數據轉換規則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與所述第二待對賬數據的映射規則。
進一步地,基于預設對賬規則,對所述第二待對賬數據執行對賬處理,獲得對賬結果數據,包括:對所述第二待對賬數據進行分析,獲得分析數據;基于所述分析數據,對所述第二待對賬數據執行數據修復,獲得所述修復數據;以及輸出所述對賬結果數據,所述對賬結果數據包括:所述分析數據與所述修復數據。
進一步地,在識別到對賬需求時,獲取第一待對賬數據,包括:對所述對賬需求進行識別,確定所述對賬需求對應的所述業務系統;獲取所述業務系統中存在差異的前端數據與后端數據,獲得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
進一步地,輸出所述對賬結果數據,包括:對所述對賬結果數據執行復核操作,若復核通過,輸出對賬完成提示信息與所述對賬結果數據;若復核未通過,輸出對賬失敗數據,所述對賬失敗數據包括失敗提示信息與失敗原因。
本申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種用于對賬的數據處理裝置,包括:數據獲取模塊,用于在識別到對賬需求時,獲取第一待對賬數據,其中,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為需要執行對賬的業務系統中存在差異的前端數據和后端數據;數據轉換模塊,基于預設數據轉換規則,對所述第一待對賬數據執行數據轉換處理,獲得第二待對賬數據;對賬模塊,基于預設對賬規則,對所述第二待對賬數據執行對賬處理,獲得對賬結果數據;輸出模塊,用于輸出所述對賬結果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數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數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101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