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下穿管廊的地下道路的共構處肥槽回填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09346.2 | 申請日: | 2021-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824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3 |
| 發明(設計)人: | 侯海林;牛聞浩;王裕斌;霍朝輝;黃尚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八局軌道交通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12 | 分類號: | E02D17/12;E02D2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10046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下穿管廊 地下 道路 共構處肥槽 回填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下穿管廊的地下道路的共構處肥槽回填方法,前期澆筑地下道路的邊墻再利用拉結筋對模板進行支撐或支頂,一方面,拉結筋可以避免另外搭設腳手架對模板進行加固,提高了肥槽回填的施工效率,縮短了肥槽回填施工工期;另一方面,在后期,非共構處的肥槽回填后,拉結筋也無需拆卸澆筑在非共構處的肥槽中,進一步加固了肥槽中的混凝土結構強度,對肥槽上方的管廊進行穩固支撐。本發明解決了傳統的肥槽回填方法在回填區支設模板并用腳手架對模板進行支撐加固,存在施工效率低,使得施工周期延長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下穿管廊的地下道路的共構處肥槽回填方法。
背景技術
綜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綜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在一些地下建筑結構中,多種地下結構交錯設置,如綜合管廊上穿地下道路的人字形交叉點,綜合管廊的底板與地下道路的頂板共構。在施作共構處的管廊前,則需對地下道路的放坡處的肥槽進行回填。
傳統的肥槽回填方法在回填區支設模板并用腳手架對模板進行支撐加固,存在施工效率低,使得施工周期延長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現提供一種下穿管廊的地下道路的共構處肥槽回填方法,以解決傳統的肥槽回填方法在回填區支設模板并用腳手架對模板進行支撐加固,存在施工效率低,使得施工周期延長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一種下穿管廊的地下道路的共構處肥槽回填方法,地下道路下穿管廊,所述地下道路的兩側放坡開設形成有肥槽,共構處肥槽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施工地下道路的共構處的邊墻,使得所述邊墻與共構處的肥槽的邊坡相對設置;
于共構處的肥槽的兩端內分別設置多根拉結筋,將所述拉結筋的兩端分別連接有所述邊墻和所述邊坡,使得多根所述拉結筋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
于共構處的肥槽的兩端的多根拉結筋的相對側分別設置模板,使得多根所述拉結筋支抵于所述模板的外側,共構處的肥槽的兩端的模板與所述邊墻、所述邊坡之間圍合形成回填空間;
于所述回填空間內澆筑混凝土。
進一步的,多根所述拉結筋與所述管廊的導墻處于同一個豎直平面。
進一步的,所述拉結筋包括:
預埋段,所述邊墻包括鋼筋結構和包覆于所述鋼筋結構的混凝土,所述預埋段的第一端錨固于所述混凝土中且連接有所述鋼筋結構,所述預埋段的第二端伸至共構處的肥槽內;以及
植入段,所述植入段的第一端植入所述邊坡內,所述植入段的第二端伸至共構處的肥槽內且連接有所述預埋段的第二端。
進一步的,所述回填空間的兩端分別設置于所述管廊的相對兩側的外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的下穿管廊的地下道路的共構處肥槽回填方法,無需等待地下道路構建完成后才能回填共構處的肥槽,前期澆筑地下道路的邊墻再利用拉結筋對模板進行支撐或支頂,一方面,拉結筋可以避免另外搭設腳手架對模板進行加固,提高了肥槽回填的施工效率,縮短了肥槽回填施工工期;另一方面,在后期,非共構處的肥槽回填后,拉結筋也無需拆卸澆筑在非共構處的肥槽中,進一步加固了肥槽中的混凝土結構強度,對肥槽上方的管廊進行穩固支撐。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申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共構處肥槽的平面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八局軌道交通建設有限公司,未經中建八局軌道交通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934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