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智能合約的分布式電源端對端交易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08894.3 | 申請日: | 2021-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73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曉輝;劉鵬;季知祥;郭鵬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4 | 分類號: | G06Q40/04;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李宏德 |
| 地址: | 10019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智能 合約 分布式 電源 交易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智能合約的分布式電源端對端交易方法及系統,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準確方便,能夠滿足分布式電源隨機性和波動性的特點需求,保證交易的靈活性和安全性。所述的方法包括,通過P2P能源交易網絡,收集分布式電源端對端的交易信息;根據交易信息中的供需關系,得到分布式電源交易需求數據;通過預設的負荷校驗智能合約和經濟性約束智能合約中的至少一個,對分布式電源交易需求數據進行對應的電網負荷的安全性或經濟性進行校驗,得到校驗后的電源交易需求數據;根據校驗后的電源交易需求數據,通過預設的交易結算智能合約進行電力交易的市場結算和價值轉移,得到電力交易數據,并將電力交易數據記錄至區塊鏈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分布式電源交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智能合約的分布式電源端對端交易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電動汽車、光伏、風電等越來越多的分布式電源投入到了電力系統當中。電動汽車的大規模使用會導致城市電網峰值負荷的增幅在10%~11%左右,該增幅在極端情況下可能使部分地區的電源裝機容量、輸電線路容量出現缺口。所以如何使分布式電源合理上網,參與到配電網交易中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分布式電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特征,易受到環境的影響,中心化的交易模式無法有效解決清潔能源供需側不平衡問題。同時,傳統的能源交易方案不同能源系統缺乏信息溝通,易形成能源孤島,忽略能源之間的互補能力、導致電力系統損耗大,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問題。
現有技術中對于分布式電源交易技術有如下幾種研究應用,例如將用戶間電力交易數據以智能合約的形式存儲于區塊鏈中,并自動執行交易,基于Merkle tree以及鏈式數據結構保證了數據的不可篡改,實現了交易雙方去信任化;LO3 Energy和西門子運營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微電網項目搭建了一個虛擬社區能源市場平臺,基于使用Tendermint協議的私有鏈,通過智能儀表將數據記錄上鏈,當用戶有電力交易意愿時,可以通過能源管理交易系統(EMTS)向市場提交買賣訂單;J.Kang,R.Yu基于local aggregators(LAG)建立聯盟區塊鏈,實現電動汽車電力交易,并提出了一種迭代雙重拍賣機制,保護用戶的隱私;平鍵等人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配網交易機制,在報價階段采用VCG(Vickrey-Clarke-Groves)拍賣規則,利用智能合約技術實現自動化交易。
但是現有技術中都是針對的具體情況和需求的具體方案解決,無法適應需求多樣和供需多變的電力交易需求。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智能合約的分布式電源端對端交易方法及系統,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準確方便,能夠滿足分布式電源隨機性和波動性的特點需求,保證交易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基于智能合約的分布式電源端對端交易方法,包括,
通過P2P能源交易網絡,收集分布式電源端對端的交易信息;
根據交易信息中的供需關系,得到分布式電源交易需求數據;
通過預設的負荷校驗智能合約和經濟性約束智能合約中的至少一個,對分布式電源交易需求數據進行對應的電網負荷的安全性或經濟性進行校驗,得到校驗后的電源交易需求數據;
根據校驗后的電源交易需求數據,通過預設的交易結算智能合約進行電力交易的市場結算和價值轉移,得到電力交易數據,并將電力交易數據記錄至區塊鏈中。
優選的,所述的P2P能源交易網絡中設置有布隆過濾器,用于過來無效交易信息。
優選的,所述預設的負荷校驗智能合約對分布式電源交易需求數據進行電網負荷的安全性校驗時,包括,基于負荷校驗智能合約中預置的算法對分布式電源進行潮流越限校核與阻塞管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889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