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NAND指令調度方法、裝置、可讀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08069.3 | 申請日: | 2021-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7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孫成思;孫日欣;王營許;高嵊昊;胡偉;朱渝林;童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佰維存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6 | 分類號: | G06F3/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銳專利事務所 44275 | 代理人: | 卜科武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nand 指令 調度 方法 裝置 可讀 存儲 介質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一種NAND指令調度方法、裝置、可讀寫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當接收指令調度請求后,根據所述指令調度請求遍歷等待隊列中的成員命令,且對于遍歷到的當前成員命令,判斷其所屬的邏輯單元是否空閑,若是,則調度所述當前成員命令,若否,則不調度;通過對等待隊列中的成員命令所屬的邏輯單元進行狀態判斷,當邏輯單元狀態為空閑時則對當前成員命令進行調度,從而能夠優先將邏輯單元狀態為空閑狀態的成員命令進行調度,最大化利用總線帶寬對指令進行調度,避免了按照順序調度時無法最大化利用總線的帶寬,出現邏輯單元空閑而執行隊列中沒有對應的成員命令可以調度的情況,造成總線資源浪費、指令調度效率低的問題,從而提升NAND指令調度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存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NAND指令調度方法、裝置、可讀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對NAND flash(一種閃存設備)控制器而言,控制器后端會按照channel(通道)個數配備多套硬件實現的指令調度系統,從而能支持多個channel下flash顆粒的充分并發操作。一個channel內包含多個target(對象),而每個target下包含多個die(邏輯單元),由于一個channel內采用總線下發指令,不能完全并發訪問,只能按照順序使用總線發送指令給不同的die,使多個die的指令并發執行,因此,在單channel內盡量利用總線帶寬是提高NAND flash整體存儲設備性能的關鍵點。
下發操作指令時,flash控制器會基于host(主機)端的read(讀)、program(編碼)、erase(擦除)等命令請求產生內部track(命令組),如3條成員命令(descriptor,簡稱desc)組成一個完整的read操作,2條desc組成一個完整的program操作等,track中的desc全部完成之后,會匯總整體結果返回給host端。由于desc數量較多,通常會保存在一段較長等待隊列(wait FIFO)中,等待后端調用,而后端的硬件指令調度系統會用一段較短的執行隊列(exec FIFO,或者是執行緩存FIFO)順序或者流水執行硬件指令,對具體的一個desc執行,首先按照預設的desc字段解釋邏輯進行解釋,生成對目標channel、target、die、plane的具體命令操作,當前總線空閑時就可以給目標die發命令,當執行隊列中有desc完成之后,會觸發desc預取邏輯從等待隊列中按照順序拷貝新的desc加入執行隊列中。
而執行隊列中desc的執行,會在按照順序執行的前提下,優先調度執行不同target間、不同die間的命令,利用固定總線帶寬下發盡可能多的命令給NAND執行,執行隊列中的同一個die上的其他desc會因執行順序要求,需要繼續等待,這時候就會出現總線空閑,部分die狀態空閑,但是執行隊列中沒有對應die的desc可供調度執行的情況,造成了總線資源的浪費,限制了NAND的訪問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NAND指令調度方法,提升NAND指令調度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為:
一種NAND指令調度方法,包括步驟:
接收指令調度請求;
根據所述指令調度請求遍歷等待隊列中的成員命令;
對于遍歷到的當前成員命令,判斷其所屬的邏輯單元是否空閑,若是,則調度所述當前成員命令,若否,則不調度。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NAND指令調度裝置,包括:
接收模塊,接收指令調度請求;
遍歷模塊,根據所述指令調度請求遍歷等待隊列中的成員命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佰維存儲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佰維存儲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806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