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菌藻協同處理廢水的反應器及處理系統與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07981.7 | 申請日: | 2021-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17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萍;方淳;王志康;李凱;王晗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民族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趙秀斌 |
| 地址: | 550025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協同 處理 廢水 反應器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菌藻協同處理廢水的反應器及處理系統與處理方法,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本菌藻協同處理廢水的反應器,包括:罐體,所述罐體的頂端為敞口,所述罐體的底端側壁上設有進水管,所述罐體的底端設有排泥管,所述罐體的頂端側壁上設有排水管;三相分離器,所述三相分離器蓋設在所述罐體上,并經所述敞口伸入所述罐體內,位于所述罐體的中部,所述三相分離器與所述罐體的內側壁之間留有水流間隙。本菌藻協同處理廢水的反應器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對廢水的處理效果好,能夠有效的去除氮、磷及有機物,不需要機械曝氣,避免了曝氣形成的二次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菌藻協同處理廢水的反應器及處理系統與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量廢水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根據廢水受污染程度及污染物種類,廢水處理的方法主要分為化學法、物理法、生物法以及聯合處理法。相比物理法和化學法藥劑消耗量高、污泥產量大等缺點,廢水生物處理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優勢,應用最普遍。
然而,傳統的廢水生物處理方法亦具有諸多缺點:(1)機械曝氣能耗高,一般機械曝氣占污水處理廠能耗的45%-75%;(2)曝氣易造成臭氣等對空氣的二次污染;(3)對廢水中氮、磷處理效果不佳,常難以達標等,這就迫切需要對傳統的廢水生物處理工藝和技術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菌藻協同處理廢水的反應器及處理系統與處理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菌藻協同處理廢水的反應器,包括:
罐體,所述罐體的頂端為敞口,所述罐體的底端側壁上設有進水管,所述罐體的底端設有排泥管,所述罐體的頂端側壁上設有排水管;
三相分離器,所述三相分離器蓋設在所述罐體上,并經所述敞口伸入所述罐體內,位于所述罐體的中部,所述三相分離器與所述罐體的內側壁之間留有水流間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過三相分離器可以有效控制反應器中藻類或菌類的濃度,保持菌類或藻類的高活性,從而高效低成本地去除廢水中的氮、磷及有機物;
(2)通過定期排泥,可以實現藻類或菌類的更新換代,從而控制反應器中藻類或菌類的濃度,保持其高活性,高效低成本地去除廢水中的氮、磷及有機物;
(3)本反應器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對廢水的處理效果好,能夠有效的去除氮、磷及有機物,不需要機械曝氣,避免了曝氣形成的二次污染。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三相分離器包括倒錐形罩和排氣管,所述倒錐形罩經所述敞口伸入所述罐體內,位于所述罐體的中部,所述排氣管豎直設置,所述排氣管的下端與所述倒錐形罩的頂端連通,所述排氣管的上端伸出所述罐體。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倒錐形罩對罐體中的藻類或菌類進行下壓,避免過多的藻類或菌類跟隨水流上浮溢出,從而有效的保證了藻類或菌類的濃度,使其具備高活性。
進一步,還包括用于遮蓋所述敞口的罐蓋,所述罐蓋與所述罐體的頂端連接,所述排氣管的上端穿過所述罐蓋,并與所述罐蓋固定連接。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能有效的避免氣體過多的外泄,更能有效的減少二次污染。
進一步,還包括環形光源,所述罐體為透明材質,所述環形光源固定連接在所述罐體的外側壁上。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環形光源能夠為罐體內提供光線,以便藻類能夠更好的反應,去除廢水中的雜物。
進一步,還包括攪拌器,所述攪拌器轉動設在所述罐體內,所述攪拌器位于所述三相分離器的豎直下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民族大學,未經貴州民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798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