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動力吸振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05344.6 | 申請日: | 2021-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623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7 |
| 發明(設計)人: | 杜彥良;肖艷;朱宏平;任偉新;葉昆;沈文愛;盛曦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B19/00 | 分類號: | E01B1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郭雨桐 |
| 地址: | 518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 裝置 | ||
1.一種動力吸振裝置,與被減振結構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吸振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吸振主體及至少一個黑洞結構,所述吸振主體連接所述被減振結構,以吸收所述被減振結構的振動,所述黑洞結構包括連接于所述吸振主體的變截面部,所述變截面部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吸振主體的方向逐漸變大,所述變截面部的固有頻率與所述被減振結構的固有頻率相匹配,所述變截面部采用金屬材料制成;
所述變截面部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吸振主體的方向呈冪函數變化;
所述冪函數為:h(x)=ε(x-x0)m+h0/2,其中指數m≥2,(x0<x≤x1);其中,x表示所述變截面部中的某一點與所述黑洞結構外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 h(x)表示該點與所述黑洞結構的中軸線之間的垂直距離,x0表示最小厚度的延伸距離,x1表示當所述變截面部表面的某一個點與所述黑洞結構的中軸線之間的垂直距離最大時,該點與所述黑洞結構外邊緣之間的延伸距離,h0表示所述黑洞結構的最小厚度;
所述動力吸振裝置還包括連接于延伸部的局部振子,所述局部振子包括柔性件以及重量塊,所述柔性件的一端連接于延伸部的外表面,所述重量塊連接于所述柔性件的另一端;
所述吸振主體和所述黑洞結構均設有多個,多個吸振主體在豎直方向上依次排布并且疊置;
所述變截面部和所述延伸部均設有兩個,兩所述變截面部沿所述吸振主體的中軸線對稱設置,且兩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吸振主體的中軸線對稱設置;
所述動力吸振裝置還包括與所述吸振主體連接的底板,所述底板能夠與所述被減振結構貼緊連接;
所述吸振主體與所述底板釬焊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吸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洞結構還包括連接于所述變截面部遠離所述吸振主體一側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吸振主體的方向呈常數函數變化,所述常數函數為:h(x)=h0/2,所述吸振裝置還包括與所述變截面部連接的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由黏彈性材料制成并用于提高所述變截面部的結構損耗因子,以將所述變截面部的振動能量耗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吸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變截面部具有至少一個吸振凹弧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力吸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變截面部具有兩個所述吸振凹弧面,兩所述吸振凹弧面以所述變截面部的中軸線為軸對稱設置。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吸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主體呈立方體,所述吸振主體的厚度與所述黑洞結構的最大厚度相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大學,未經深圳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534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