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礦山廢棄地的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03612.0 | 申請日: | 2021-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407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吳學燦;吳文衛;楊子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A01G24/17;A01G24/10;A01G24/22;A01G24/23;A01G24/30;A01G24/35;A01G22/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同聚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 代理人: | 謝丹丹 |
| 地址: | 650034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礦山 廢棄 修復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礦山廢棄地的修復方法,通過在礦山廢棄地上開挖一排以上的魚鱗坑層,并在魚鱗坑層內種植植被,魚鱗坑對礦山廢棄地進行保水、保土、保肥,種植的制備為既能吸附重金屬元素又能固土,使礦山廢棄地的生態系統得到恢復;本發明通過將開挖魚鱗坑的表層土與生態恢復基質混合后回填,為坑內植物的生長提供必需的元素,本發明的生態恢復基質保水率、保土率均較高且富含植物生長的有機元素,本發明的修復方法成本低,經濟效益好,且不僅美化了礦山,同時減少了水土流失造成的對周邊耕地及其他用地的重金屬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礦山廢棄地的修復方法,屬于礦山廢棄地修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礦山廢棄地是指在采礦或采石過程中所破壞的未經一定處理而無法使用的土地。根據礦山廢棄地的來源可劃為四種類型:①廢石堆廢棄地;②采礦坑廢棄地;③尾礦廢棄地;④其他類型廢棄地。礦山廢棄地極大的該表了原生經管生態系統,導致礦區生態退化與環境污染,如:地表景觀破壞、誘發地質災害、水文干擾與水質污染、大氣污染、生物多樣性損失等。礦山廢棄地對周圍地區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影響,沒有覆蓋的疏松堆積物在受到風蝕和水蝕,會使水土流失加劇、土地沙荒化,大風時灰塵飛揚污染環境,影響農作物生長和人類健康,且在下暴雨時,大量泥沙流入河道或水庫,污染和淤積水體,影響水利設施的正常使用,增加洪水的影響。所以礦山廢棄地的修復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山廢棄地的修復方法,通過在礦山廢棄地上開挖一排以上的魚鱗坑層,并在魚鱗坑層內種植植被,魚鱗坑對礦山廢棄地進行保水、保土、保肥,種植的制備為既能吸附重金屬元素又能固土,使礦山廢棄地的生態系統得到恢復。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礦山廢棄地的修復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清理:清理礦山廢棄地的碎石及雜物,裸露出礦山廢棄地的土壤層;
(2)開挖魚鱗坑:在礦山廢棄地的土壤層上等間隔開挖一排以上的坑穴,每排坑穴均包括一個以上的魚鱗坑,每排坑穴中的各魚鱗坑的溝沿高度一致,且位于上方的魚鱗坑的溝沿高度均高于位于其下方一排的魚鱗坑的溝沿高度,一排以上的坑穴形成階梯狀的魚鱗坑層,在各魚鱗坑的坑壁設置網眼板護壁,對魚鱗坑的側壁進行保護,防止雨水沖擊導致坍塌;一排以上的魚鱗坑層有利于進行大面積的澆灌,且階梯狀的魚鱗坑層使上層魚鱗坑內的多余的水分直接流入下層,提高澆灌的效率,同時防止水土流失;
(3)將步驟(2)開挖坑穴的表層土與生態恢復基質混合均勻后再回填至魚鱗坑內,回填至魚鱗坑內高度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處;
(4)將步驟(2)開挖坑穴的底土沿各魚鱗坑上沿堆砌成土埂,土埂進一步固土、保水;
(5)在魚鱗坑內種植植被,種植的植被為蜈蚣草、鴨拓草、香根草或寬葉香蒲中的一種或任意幾種的混合物。
所述生態恢復基質包括以下質量份的組分:冶煉渣和/或礦渣30~50份、礦山廢棄地土壤40~50份,經干化發酵后的市政污泥20~35份、20~30份的秸稈、殘枝木屑40~60份、保水劑20~35份、草籽15~25份、尿素10~15份、磷酸鹽10~20份、石灰和碳酸氫鹽的混合物5~15份、硫酸鐵5~15份,其中所述保水劑為聚丙烯酸酯,碳酸氫鹽為碳酸氫鈣。本生態恢復基材中加入冶煉渣、礦渣、殘枝木屑以及經干化發酵后的市政污泥,使得本生態恢復基材富含植物生長的有機元素同時具有多孔隙結構,蓄水及固土效果好,且加入了保水劑聚丙烯酸酯,保水效果好,且針對酸性較強的廢棄地可加入石灰和碳酸氫鹽的混合物降低其pH,對堿性較強的廢棄地加入硫酸鐵以提高廢棄地的pH,并本發明的基材中還包括有利于植物生長的物質尿素。本生態恢復基材較好的改善了廢棄地的基質,有利于恢復植被生長同時吸收廢棄地的有害元素。
每排坑穴的各魚鱗坑之間設置截水溝,并在截水溝內種植禾本科植物,進一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
所述禾本科植物為白茅或新麥草,既能吸附重金屬,同時根系較為發達,對土壤進行保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未經云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36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夾具式快開機頭
- 下一篇:用于實時課堂的事件分發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