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巷道圍巖封閉防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02398.7 | 申請日: | 2021-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834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2 |
| 發明(設計)人: | 梁海剛;黃克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煤業化工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10 | 分類號: | E21D11/10;C04B28/3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 地址: | 710100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巷道 圍巖 封閉 防護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巷道圍巖封閉防護方法,在巷道圍巖整體性未破壞之前,對巷道裸露圍巖噴涂薄層噴涂漿料,薄層噴涂漿料在巷道裸露圍巖表面形成連續致密的封閉層;其中,封閉層的厚度為15?20mm,薄層噴涂漿料采用環保無筋高性能薄層噴涂材料與水混合配制得到;本發明薄層噴涂漿料采用濕式噴涂,薄層噴涂漿料能夠滲透至圍巖體表面的縫隙中,并有效粘接圍巖表面縫隙,較強的粘結力能夠恢復圍巖的整體自穩性,避免了在圍巖動壓變化導致的逐步收斂變形時,影響深部圍巖繼續風化或失穩;薄層噴涂漿料具有較好的觸變性,在噴涂工藝作用下能很容易滲透到巷道圍巖表面的縫隙或裂隙中,進而較快速地固結;恢復圍巖表面的整體連續性,有效地控制圍巖的初始變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巷道支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巷道圍巖封閉防護方法。
背景技術
隧道或煤礦井下巷道裸露圍巖封閉防護常常采用噴射混凝土進行防護,防止煤層開裂、內部煤炭氧化及煤層內有毒有害氣體向巷道內的泄露,提高煤層的密閉性、耐久性及圍巖的整體完整性,防止支護體受井下水氣及腐蝕性氣體的作用發生銹蝕失穩,導致支護失效和圍巖氧化、風化發生安全事故。
目前,傳統的混凝土噴漿材料防護存在致密性差、粘結作用不佳、脆性大易開裂剝落、粉塵污染大、噴射回彈高及勞動強度大等缺點;并且耗費很大的人力與材料,成本較高,封閉防護效果較差,很難適應現代煤礦的安全生產需要和高產高效的發展,嚴重制約了巷道或隧道的快速掘進,增加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巷道圍巖封閉防護方法,以解決現有圍巖封閉防護存在致密性較差、粘接作用不佳、脆性大易開裂剝落及噴射回彈高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巷道圍巖封閉防護方法,在巷道圍巖整體性未破壞之前,對巷道裸露圍巖噴涂薄層噴涂漿料,薄層噴涂漿料在巷道裸露圍巖表面形成連續致密的封閉層;
其中,封閉層的厚度為15-20mm,薄層噴涂漿料采用環保無筋高性能薄層噴涂材料與水混合配制得到;其中,環保無筋高性能薄層噴涂材料采用磷鎂水泥、砂、纖維、膠粉、納米級微粉及外加劑配制得到。
進一步的,在巷道掘進并完成頂板支護3-4個循環后,對巷道裸露圍巖噴涂薄層噴涂漿料。
進一步的,環保無筋高性能薄層噴涂材料與水混合時,環保無筋高性能薄層噴涂材料與水的質量比為(0.2-0.23):1;薄層噴涂漿料的初凝時間為40-60min,最終抗壓強度為60-80MPa,最終抗折強度為20-25Mpa;
其中,砂采用中砂;纖維采用聚丙烯纖維,膠粉采用輪胎橡膠粉,納米級微粉采用納米級礦渣微粉,外加劑采用高效聚羧酸減水劑。
進一步的,薄層噴涂漿料采用氣動濕噴機進行濕式噴涂;氣動濕噴機包括攪拌桶、水箱、輸料機構、料斗倉、高壓輸料管、噴槍及高壓風管;
攪拌桶的一側設置進水口,進水口與水箱連接;攪拌桶的另一側設置放料口,料斗倉設置在放料口的下方,輸料機構設置在料斗倉的下方,輸料機構的進料口與料斗倉的出料口連接,輸料機構的出料口通過高壓輸料管與噴槍的進料端連接,高壓風管的一端與高壓風源連接,另一端與噴槍的進風端連接。
進一步的,攪拌桶的底部設置有攪拌馬達,攪拌馬達的輸出端伸入到攪拌桶的內部,攪拌馬達的輸出端上設置有攪拌葉片;輸料機構包括輸料馬達及螺桿泵,輸料馬達的輸出端與螺桿泵的輸入端連接,螺桿泵的進料口與料斗倉的出料口連接;
氣動濕噴機還包括動力控制箱,動力控制箱的輸入端通過高壓風接口與高壓風源連接,動力控制箱的第一輸出端與攪拌馬達連接,第二輸出端與輸料馬達連接。
進一步的,氣動濕噴機還包括機架,攪拌桶、水箱、輸料機構及料斗倉均安裝在機架上;機架的底部設置有滾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煤業化工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陜西煤業化工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239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