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便攜式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光軸校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02383.0 | 申請日: | 2021-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785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偉;張蘊川;高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中創為南京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27/30 | 分類號: | G02B27/30;G02B27/34;G02B17/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800 江蘇省南京市浦***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攜式 自由空間 量子 通信 光軸 校準 系統 | ||
1.一種便攜式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光軸校準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保護窗口、校準前組、靶標、環形光源、二向色分光鏡、信標光成像組、通信光成像組;
所述保護窗口、所述校準前組、所述靶標、所述環形光源、所述二向色分光鏡依次排列;經由所述保護窗口入射的通信光依次經過所述校準前組、所述靶標、所述環形光源、所述二向色分光鏡、所述通信光成像組,并在所述通信光成像組成像;經由所述保護窗口入射的信標光依次經過所述校準前組、所述靶標、所述環形光源、所述二向色分光鏡、所述信標光成像組,并在所述信標光成像組成像;由所述環形光源發出的寬光譜光依次經過所述靶標、所述校準前組、所述保護窗口;
所述校準前組包括卡塞格林反射式物鏡組與寬光譜成像組,所述卡塞格林反射式物鏡組包括拋物面主反射鏡與雙曲面次反射鏡,所述拋物面主反射鏡包括第一二次曲面,所述雙曲面次反射鏡包括第二二次曲面,所述寬光譜成像組包括第一寬光譜成像透鏡、第二寬光譜成像透鏡、第三寬光譜成像透鏡,所述第一寬光譜成像透鏡為負彎月正透鏡,所述第二寬光譜成像透鏡為負彎月負透鏡,所述第三寬光譜成像透鏡為負彎月負透鏡,所述雙曲面次反射鏡、所述第一寬光譜成像透鏡、所述拋物面主反射鏡、所述第二寬光譜成像透鏡、所述第三寬光譜成像透鏡依次排列且中心共軸;
所述信標光成像組包括第一信標光調焦透鏡、第二信標光調焦透鏡、第三信標光調焦透鏡、第四信標光調焦透鏡、第一折轉反射鏡、第一信標光成像透鏡、第二信標光成像透鏡、第三信標光成像透鏡、信標光成像焦面;所述第一信標光調焦透鏡為雙凸鑭火石正透鏡,所述第二信標光調焦透鏡為雙凸氟冕正透鏡,所述第三信標光調焦透鏡為雙凹重火石負透鏡,所述第四信標光調焦透鏡為平凸鋇冕正透鏡,所述第一信標光成像透鏡為雙凸鑭冕正透鏡,所述第二信標光成像透鏡為正彎月鑭火石負透鏡,所述第三信標光成像透鏡為負彎月重火石負透鏡;
所述通信光成像組包括第一通信光調焦透鏡、第二通信光調焦透鏡、第三通信光調焦透鏡、第一通信光成像透鏡、第二折轉反射鏡、第二通信光成像透鏡、第三折轉反射鏡、通信光成像焦面;所述第一通信光調焦透鏡為負彎月非球面正透鏡,所述第二通信光調焦透鏡為雙凸重火石正透鏡,所述第三通信光調焦透鏡為正彎月冕牌正透鏡,所述第一通信光成像透鏡為正彎月鑭火石正透鏡,所述第二通信光成像透鏡為負彎月鑭火石正透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光軸校準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窗口為平板玻璃,所述保護窗口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傾斜角范圍為3~10度,所述保護窗口的外徑為65mm、中心橫向厚度為6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光軸校準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窗口與所述校準前組之間的中心距為10mm、所述校準前組與所述靶標之間的中心距為5.92mm、所述靶標與所述環形光源之間的中心距為2.32mm、所述環形光源與所述二向色分光鏡之間的中心距為9.68mm、所述二向色分光鏡與所述信標光成像組之間的中心距為14mm、所述二向色分光鏡與所述通信光成像組之間的中心距為1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光軸校準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向色分光鏡包括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鍍有光譜分光膜,第二面鍍有增透膜;所述二向色分光鏡的外徑為26mm、中心橫向厚度為1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光軸校準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標為環形靶標,所述環形靶標的內徑為0.8mm、外徑為16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光軸校準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光源內徑為16mm、外徑為22mm、中心橫向厚度為1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光軸校準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拋物面主反射鏡設置有主鏡遮光罩,所述雙曲面次反射鏡設置有次鏡遮光罩,所述第一寬光譜成像透鏡設置于所述主鏡遮光罩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中創為南京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中創為南京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238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