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信號質量檢測方法及相關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202210.9 | 申請日: | 2021-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691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0 |
| 發明(設計)人: | 周子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8 | 分類號: | H04W24/08;H04W4/80;H04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思誠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高飛 |
| 地址: | 518045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號 質量 檢測 方法 相關 設備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信號質量檢測方法及相關設備,涉及通信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第一HCI事件處于使能狀態時,所述第一藍牙端基于接收到的數據包的接收狀態,輸出信號質量報告;所述信號質量報告包括一個或多個所述第一藍牙端接收到的數據包的接收狀態。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自動進行信號質量檢測,提高藍牙模塊信號質量檢測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信號質量檢測方法及相關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短距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藍牙(Bluetooth)技術在不同領域被廣泛應用。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和語音通信開放的全球規范,它是基于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藍牙的類型可以分為傳統(Classic Bluetooth,BT)類型、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類型以及雙模類型,其中,雙模藍牙可以同時支持BLE、基準速率(Basic Rate,BR)以及增強速率(Enhanced Data Rate,EDR)。
目前,在藍牙模塊的開發過程中,對藍牙鏈路質量的評價通常通過鏈路的信號質量進行,而對藍牙鏈路的信號質量的檢測通常都是通過日志輸出的方式,用戶可以將上述日志進行打印,并可以對上述日志進行分析,由此可以獲得藍牙鏈路的信號質量。然而,上述通過人工進行信號質量檢測的方法,操作復雜,且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信號質量檢測方法及相關設備,以提供一種藍牙鏈路信號質量檢測的方式,由此可以自動進行信號質量檢測,提高藍牙模塊信號質量檢測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信號質量檢測方法,應用于第一藍牙端,包括:
第一HCI事件處于使能狀態時,所述第一藍牙端基于接收到的數據包的接收狀態,輸出信號質量報告;所述信號質量報告包括一個或多個所述第一藍牙端接收到的數據包的接收狀態;具體地,該第一藍牙端可以是藍牙芯片,也可以是包含藍牙芯片的電子設備,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特殊限定。
本申請實施例中,第一藍牙端通過檢測第一HCI事件的狀態,根據數據包的接收狀態生成信號質量報告,由此可以自動獲取藍牙鏈路的信號質量報告,可以提高信號質量檢測的效率。
其中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藍牙端基于接收到的數據包的接收狀態,輸出信號質量報告之前還包括:
所述第一藍牙端配置所述第一HCI事件為使能狀態。
本申請實施例中,通過配置第一HCI事件的狀態,可以靈活配置信號質量報告的輸出狀態。
其中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HCI事件處于使能狀態時,向第二藍牙端發送數據請求,所述數據請求用于請求所述第二藍牙端發送所述數據包;
接收所述第二藍牙端發送的數據包,生成所述接收到的數據包的接收狀態。
本申請實施例中,通過主動向第二藍牙端發送數據請求,以使得第二藍牙端發送數據,由此可以主動進行信號質量檢測,進而可以提高藍牙模塊驗證效率。
其中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藍牙端配置所述第一HCI事件為禁用狀態;
所述第一HCI事件處于禁用狀態時,所述第一藍牙端停止基于接收到的數據包的接收狀態,輸出信號質量報告。
本申請實施例中,通過配置第一HCI事件的狀態,可以按需禁用信號質量的檢測功能,由此可以節省資源。
其中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通過所述第一HCI事件獲取鏈路ID;所述第一藍牙端基于接收到的通過所述鏈路ID對應的通信鏈路傳輸的數據包的接收狀態,輸出所述第一藍牙端與第二藍牙端之間的信號質量報告;所述鏈路ID用于標識所述第一藍牙端與第二藍牙端之間的通信鏈路,所述通信鏈路用于所述第二藍牙端向所述第一藍牙端發送所述數據包,由此可以實現藍牙多鏈路的信號質量檢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221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