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01117.6 | 申請日: | 2021-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096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馬斯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平湖動態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7/182;G03B30/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聯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蔡鼎 |
| 地址: | 314206 浙江省嘉***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切換 汽車 光學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屬于光學技術領域。本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包括第一鏡頭,第二鏡頭和圖像傳感器,所述圖像傳感器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鏡頭的主光軸上;所述光學系統還包括用于設置于所述圖像傳感器與所述第一鏡頭之間的反射模塊,當所述反射模塊處于第一預設狀態時,所述反射模塊用于與將所述第二鏡頭的光線反射至所述圖像傳感器上,且經過所述反射模塊反射后的所述第二鏡頭光線的主光軸與所述第一鏡頭的主光軸重合;當所述第一鏡頭與所述圖像傳感器之間不存在所述反射模塊時,所述圖像傳感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鏡頭的光線。本發明具有低成本且可切換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學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數量的日益增長以及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通過各種車載光學鏡頭來輔助人類駕駛和AI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
對于車載光學鏡頭,目前通常是一個鏡頭配備一個圖像傳感器,因此每個圖像傳感器上只能以單一的視場角成像。對于一個鏡頭,不同的視場角大小有著不同的成像特征,適用于不同的場景,以車后方的后視視像頭為例:大的視場角對應更廣的視野,能夠看到車后方從近段到遠處更多的物體,然而每個物體都會很小,細節信息無法呈現出來,適用于行駛中實時監控后方來車情況;小的視場角對應的是更狹窄的視野,只能看到很小角度范圍內的少量物體,同時每個物體都會相應地在屏幕上放大,呈現出更多地細節,適用于倒車時高精度地分析后方地面上是否有障礙物。因此,目前完善車載后視鏡頭需要至少配備兩個鏡頭,一個小視場角來接收細節信息,一個廣角鏡頭來接收整體環境信息。
但是兩套以上的圖像傳感器、圖像處理器,會使探測模塊的成本變得昂貴,且會多占用空間,不利于其普及到中低端汽車領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個發明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供一種低成本可切換雙視場的成像方案。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包括第一鏡頭,第二鏡頭和圖像傳感器,所述圖像傳感器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鏡頭的主光軸上;所述光學系統還包括用于設置于所述圖像傳感器與所述第一鏡頭之間的反射模塊,當所述反射模塊處于第一預設狀態時,所述反射模塊用于與將所述第二鏡頭的光線反射至所述圖像傳感器上,且經過所述反射模塊反射后的所述第二鏡頭光線的主光軸與所述第一鏡頭的主光軸重合;當所述第一鏡頭與所述圖像傳感器之間不存在所述反射模塊時,所述圖像傳感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鏡頭的光線。
在上述的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中,所述反射模塊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鏡頭的主光軸的方向移動。
在上述的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中,當所述反射模塊處于第一預設狀態時,所述第一鏡頭內設有第一可變光闌,所述第一可變光闌關閉;和/或當所述反射模塊處于第一預設狀態時,所述反射模塊與所述第一鏡頭中最靠近所述反射模塊的透鏡之間的光線均投射于所述反射模塊上。
在上述的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中,當所述第一鏡頭與所述圖像傳感器之間不存在所述反射模塊時,所述第二鏡頭內設有第二可變光闌,所述第二可變光闌關閉。
在上述的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中,當所述反射模塊處于第二預設狀態時,所述反射模塊與所述第一鏡頭的光線分離,所述反射模塊與所述第二鏡頭中最靠近所述反射模塊的透鏡之間的光線均投射于所述反射模塊上。
在上述的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中,所述第二鏡頭的光學后焦大于所述第一鏡頭的光學后焦。
在上述的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中,所述第二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0.6<|BFL2/TTL2|<0.65;其中,BFL2為所述第二鏡頭的光學后焦,所述TTL2為所述第二鏡頭的光學總長。
在上述的可切換的汽車后視光學系統中,所述反射模塊包括偶數枚反射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平湖動態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平湖動態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0111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