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化污泥前置預處理高濃廢水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98795.1 | 申請日: | 2021-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564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靖;董雁如;常守科;王翠玉;徐子木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博凈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1/122;C02F11/125;C02F101/30;C02F103/36 |
| 代理公司: | 淮安睿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72 | 代理人: | 湯小東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化 污泥 前置 預處理 廢水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化污泥前置預處理高濃廢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首先將高濃廢水與好氧生化系統產生的生化污泥進行混合;在混合過程中生化污泥吸附高濃廢水中的有機物及難降解物質,實現高濃廢水預處理;b、吸附了有機物的生化污泥要經過分離裝置與高濃廢水進行分離,分離的生化污泥進行壓濾處理;分離的清水進入生化系統,在好氧生化系統中去除COD同時產生新的生化污泥,產生的新生化污泥前置到前端與未預處理的高濃廢水混合。該方法利用生化污泥的生物吸附效果對高濃有機廢水中的有機物及難降解有機物進行吸附實現了高濃有機廢水的有效處理,降低了后續生化處理難度,減少了后續生化系統的產泥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生化污泥前置預處理高濃廢水的方法。
背景技術
高濃度廢水的特點有:1、有機物濃度高,COD高有的甚至達幾萬乃至幾十萬mg/L,廢水BOD與COD的比值小于0.3;2、成分復雜,含有毒性物質,很多含有硫化物、氮化物、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3、有異味、色度高;4、酸堿性強。
生化污泥指活性污泥系統中從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區)排出系統外的活性污泥;在廢水生化處理過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斷地消耗著廢水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的有機物質中,一部分有機物質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機物質則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細胞質,從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產生生化污泥;我國主要運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城市生活污水我國污水處理廠每年產生污泥約30萬噸,而且還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產生大量的污泥未能有效的合理的處理處置,造成環境的污染;污泥處理現如今面臨著巨大的問題,對污水所產生的污泥進行有效利用并減量化;節省污泥產生所增加的處置費用對污水處理意義重大。
公開號為:CN 107555751 A的中國專利文獻提供了《一種有效處理生化污泥的方法》該方法公開了該方法是將污泥熱水解技術和高效IC反應器聯用,將脫水生化污泥經熱水解,與高濃度廢水協同經過高效IC反應器去除COD,產生沼氣,污泥大幅減量化。該方法采用首先對污泥進行脫水,再進行熱水解,最后高濃度廢水協同經過高效IC反應器去除COD,該方法的流程長,所需設備多處理成本高。
公開號為:CN 109574202 A的中國專利文獻提供了《生化污泥趨零排放系統》該方法將二沉池污泥通過沉淀池、臭氧反應塔及A曝氣池和B曝氣池;經過多次氧化、加菌消化循環,使整個處理系統中的污泥達到趨零排放。方法主要通過臭氧及加入菌種的方法使污泥減量,該方法存在加入臭氧電耗高,補充的菌種同時會增加污泥產量,系統難以穩定運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生化污泥前置預處理高濃廢水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生化污泥前置預處理高濃廢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首先將高濃廢水與好氧生化系統產生的生化污泥進行混合;在混合過程中生化污泥吸附高濃廢水中的有機物及難降解物質,實現高濃廢水預處理;
b、吸附了有機物的生化污泥要經過分離裝置與高濃廢水進行分離,分離的生化污泥進行壓濾處理;分離的清水進入生化系統,在好氧生化系統中去除COD同時產生新的生化污泥,產生的新生化污泥前置到前端與未預處理的高濃廢水混合。
進一步地,在步驟b中所述生化系統包括厭氧系統、兼氧和好氧系統;所述好氧生化系統的溶解氧不低于0.5mg/L。
進一步地,所述高濃廢水中的COD大于500mg/L。
進一步地,在步驟b中分離后的高濃廢水中污泥含量不高于2000mg/L。
進一步地,在步驟a中生化污泥吸附高濃廢水中的有機物及難降解物質不短于10分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博凈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博凈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9879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源芯片管理方法、系統和電子設備
- 下一篇:一種噴嘴表面的鍍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