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突觸晶體管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191424.0 | 申請日: | 2021-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132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俊;伏文輝;張志林;張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8 | 分類號: | H01L29/78;H01L21/336;H02N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趙曉琳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突觸 晶體管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突觸晶體管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突觸晶體管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的突觸晶體管結構中柵極將絕緣層和有源層包裹起來,使得柵極電壓能從各個方向對溝道電流進行控制,從而減小了溝道漏電流,降低了器件的功耗;本發明提供的突觸晶體管與摩擦納米發電機相結合,在使用時,外力按壓基板,使得易失電子層和易得電子層發生相對滑動,摩擦發電,柵極存在了電信號,隨著外力繼續按壓,漏電極與有源層接觸,電路導通,溝道有電信號通過,實現了突觸晶體管的自發電,進一步降低了器件的功耗。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提供的突觸晶體管的開關電流比為105,PPF(雙脈沖易化)為1.87,漏電流為10?9A。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突觸晶體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突觸晶體管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大數據和海量信息時代的到來,基于CMOS邏輯門和馮諾依曼架構的傳統計算機芯片的發展己經遇到了瓶頸。受人類大腦運算模式啟發,模擬神經形態的電子器件成為了研究熱點,尤其是突觸晶體管。要實現真正的“類腦運算”,研制出運算速度快、性能穩定、功耗小的突觸晶體管是必須攻關的技術難題。從結構上來說,當前的突觸晶體管結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基于TFT結構,器件從上到下依次為有源層、絕緣層和柵極,另一種是全包圍柵極突觸晶體管,有源層為圓柱體,有源層外側依次包裹絕緣層和柵極,前者的結構柵極只能在一個方向上控制溝道電流,導致對導電溝道的控制能力不強,使溝道的漏電流變大,從而增加器件的功耗,突觸晶體管的開關電流比也會變小,器件的整體性能都會下降,后者雖然能夠彌補前者柵極對導電溝通控制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器件的功耗,但是隨著對器件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需要進一步降低器件的功耗。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突觸晶體管以進一步降低器件的功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突觸晶體管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的突觸晶體管可實現柵極自供電,大大降低了突觸晶體管的功耗。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突觸晶體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設置的源電極、有源層、感應電極、漏電極和基板;
所述源電極為圓柱體,且所述源電極外側包套金屬間絕緣體層1;
所述有源層與源電極為同軸圓柱體,并接觸設置于所述源電極的上表面;
所述有源層外側依次包覆有絕緣層、柵極和易失電子層;
所述感應電極為圓筒狀且與源電極同軸;所述感應電極的內壁上設有易得電子層,且所述易得電子層的下端接觸套設在所述易失電子層的上端;
所述漏電極為圓柱體且與源電極同軸;所述漏電極外側包套金屬間絕緣體層2;
所述基板接觸設置于所述漏電極和金屬間絕緣體層2的上表面;
所述金屬間絕緣體層1和金屬間絕緣體層2之間垂直設置有支撐板。
優選地,所述金屬間絕緣體層1和金屬間絕緣體層2的材質獨立地為硼磷硅玻璃、二氧化硅和氮化硅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絕緣層由固態電解質的納米線構成,厚度為10~100nm。
優選地,所述柵極的高度為30~500nm,厚度為5~50nm。
優選地,所述易失電子層的材質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氯乙烯、聚酰亞胺和特氟龍中的至少一種,厚度為20~200nm。
優選地,所述感應電極的材質為鋁、金、銀、鉬、鎢、銅和鐵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易得電子層的材質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厚度為20~200nm。
優選地,所述基板的材質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亞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914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突觸晶體管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音樂生成方法及音樂生成模型的訓練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