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成(3Z,6Z,9S,10R)-9,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烯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82728.0 | 申請日: | 2021-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042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敏;袁谷城;王雪揚;鐘江春;劉嘉威;于士航;邊慶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301/00 | 分類號: | C07D301/00;C07D30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迎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12 | 代理人: | 錢揚保;李正榮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成 10 環氧 十一 碳二烯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綠色農藥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新的合成美國白蛾性信息素主要活性成分(3Z,6Z,9S,10R)?9,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烯的方法。該方法以1?溴十一烷(2)為起始原料,先跟炔丙醇鋰反應,再經醋酸鎳/硼氫化鈉催化氫化、Sharpless不對稱環氧化、對甲苯磺酰化與高氯酸開環,得到(2S,3S)?對甲苯磺酸2,3?二羥基?1?十四碳醇酯(7);然后經碳酸鉀關環、對甲苯磺酰化、依次跟三甲基硅乙炔鋰與1?溴?1?戊炔反應生成(9S,10S)?9,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炔(11);最后經醋酸鎳/硼氫化鈉催化氫化,得到(3Z,6Z,9S,10R)?9,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烯(1)。本發明首次利用醋酸鎳/硼氫化鈉催化氫化環氧二炔構建2個Z?型碳碳雙鍵,具有反應條件溫和、易于操作、易于放大等優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綠色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的合成美國白蛾性信息素主要活性成分 (3Z,6Z,9S,10R)-9,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烯的方法。
背景技術
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一種嚴重危害林木的食葉害蟲,屬于世界性檢疫害蟲,也是我國重要的外來入侵有害生物(孫啟艷;白琳.綠色科技2020,119.Horton,D.R.;Cooper, W.R.J.Insect.Sci.2017,17,1.郭小強;韓明利.現代園藝2020,43,61)。美國白蛾性信息素由成蟲雌蛾的性腺體分泌、釋放,具有引誘雄蟲的生理活性,可用于蟲情監測與誘捕雄蟲 (Zhang,Q.-H.;Schlyter,F.;Chu,D.;Ma,X.-Y.;Ninomiya,Y.J.Appl.Entomol.1998,122,523. Zhang,Q.-H.;Schlyter,F.;Chu,D.;Ma,X.-Y.;Ninomiya,Y.J.Appl.Ent.1996,120,467.)。美國白蛾性信息素包括5種化學活性成分:(9Z,12Z)-9,12-十八碳二烯醛、(9Z,12Z,15Z)-9,12,15-十八碳三烯醛、(3Z,6Z,9S,10R)-9,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烯、(3Z,6Z,9S,10R)-9,10-環氧-1,3,6-二十一碳三烯與(3Z,6Z,9S,10R)-9,10環氧-1,3,6-二十碳三烯,其中(3Z,6Z,9S,10R)-9,10-環氧-3,6- 二十一碳二烯(式1)含量最高,為主要活性成分(Hill,A.S.;Kovalev,B.G.;Nikolaeva,L.N.; Roelofs,W.L.J.Chem.Ecol.1982,8,383.Toth,M.;Buser,H.R.;Pena,A.;Arn,H.;Mori,K.;Takeuchi,T.;Nikolaeva,L.N.;Kovalev,B.G.Tetrahedron Lett.1989,30,3405)。合成性信息素 1的關鍵是構建手性環氧中心與延長碳鏈,目前文獻報道的用于合成性信息素1的方法主要有:炔基鋰法、二烷基銅鋰法與Wittig偶聯法。
(1)炔基鋰法是由1,4-庚二炔基鋰與1,2-環氧十二烷基醇的對甲苯磺酸酯反應,得到碳鏈延長的二炔二醇的對甲苯磺酸酯,再經碳酸鉀關環與氫化還原,制得目標性信息素(3Z,6Z,9S, 10R)-9,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烯(Bell,T.W.;Clacclo,J.A.Tetrahedron Lett.1988,29,865. Che,C.;Zhang,Z.N.Chin.Chem.Lett.2005,16,468.Bell,T.W.;Ciaccio,J.A.J.Org.Chem. 1993,58,5153)。
(2)二烷基銅鋰法是由二正癸基銅鋰與2,3-環氧醇的對甲苯磺酸酯發生反應,得到目標性信息素(3Z,6Z,9S,10R)-9,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烯(Nakanishi,A.;Mori,K.Biosci.,Biotechnol., Biochem.2005,69,1007.Mori,K.;Ebata,T.Tetrahedron 1986,42,347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大學,未經中國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827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