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重復安裝利用式深井地應力監測探頭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181520.7 | 申請日: | 2021-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11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重遠;何滿潮;陳群策;吳滿路;吳錦超;譚成軒;王新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E21B47/06 | 分類號: | E21B47/06;E21B47/00;E21B47/01;E21B47/017;G01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張鵬 |
| 地址: | 1000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重復 安裝 利用 深井 應力 監測 探頭 | ||
1.一種可重復安裝利用式深井地應力監測探頭,其特征在于,包括探頭筒體(100)以及內置于所述探頭筒體(100)中的驅動電機(200)、傳動機構和應力測量機構(400);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依次嚙合的蝸桿(310)、蝸輪(320)和絲桿(330);所述驅動電機(200)與所述蝸桿(310)連接;
所述應力測量機構(400)貫穿所述探頭筒體(100)的側壁且與所述絲桿(330)連接,所述絲桿(330)用于驅動所述應力測量機構(400)沿所述探頭筒體(100)的直徑方向移動;
所述應力測量機構(400)包括左滑塊(410)、中滑塊(420)、應力傳感器(430)和右滑塊(440);所述左滑塊(410)、所述中滑塊(420)、所述應力傳感器(430)和所述右滑塊(440)沿所述探頭筒體(100)的直徑方向依次設置,所述絲桿(330)設置在所述左滑塊(410)和所述中滑塊(420)上,且所述絲桿(330)的軸線沿所述探頭筒體(100)的直徑方向延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復安裝利用式深井地應力監測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310)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探頭筒體(100)的軸線方向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復安裝利用式深井地應力監測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應力測量機構(400)還包括承托座(450);所述承托座(450)設置在所述應力傳感器(430)和所述探頭筒體(100)之間,且所述承托座(450)分別與所述中滑塊(420)、所述右滑塊(440)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復安裝利用式深井地應力監測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450)上設置有第一直槽(451)和第二直槽(452);所述中滑塊(420)朝向所述應力傳感器(430)的端面上設置有第一環臺(421),所述右滑塊(440)朝向所述應力傳感器(430)的端面上設置有第二環臺(441);
所述第一直槽(451)的長度方向、第二直槽(452)的長度方向均與所述絲桿(330)的軸線垂直;所述第一環臺(421)、所述第二環臺(441)和所述絲桿(330)同軸設置;所述第一環臺(421)與所述第一直槽(451)卡接,所述第二環臺(441)與所述第二直槽(452)卡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復安裝利用式深井地應力監測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應力傳感器(430)包括左罩體(431)、右罩體(432)和壓力感應片(433);所述左罩體(431)和所述右罩體(432)連接形成容置腔,所述壓力感應片(433)位于所述容置腔內,所述左罩體(431)和所述右罩體(432)之間相向移動,能夠擠壓所述壓力感應片(43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復安裝利用式深井地應力監測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機(200)、所述傳動機構和所述應力測量機構(400)的數量分別為兩個;兩個所述絲桿(330)沿所述探頭筒體(100)的軸線方向依次設置,且兩個所述絲桿(330)的軸線相互垂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重復安裝利用式深井地應力監測探頭,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驅動電機(200)、第一個所述絲桿(330)和第二個所述絲桿(330)沿所述探頭筒體(100)的軸線方向依次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重復安裝利用式深井地應力監測探頭,其特征在于,第一個所述驅動電機(200)、第一個所述絲桿(330)、第二個所述絲桿(330)和第二個驅動電機(200)沿所述探頭筒體(100)的軸線方向依次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復安裝利用式深井地應力監測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機(200)、所述傳動機構和所述應力測量機構(400)的數量分別為四個;四個所述絲桿(330)沿所述探頭筒體(100)的軸線方向依次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未經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8152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