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軌道墊板的注塑成型方法及其注塑結構、工藝流程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181433.1 | 申請日: | 2021-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764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7 |
| 發明(設計)人: | 周艷文;高超;鄒功成;施正興;彭有為;王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00 | 分類號: | B29C45/00;B29C4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麥寶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3 | 代理人: | 趙艷紅 |
| 地址: | 51907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軌道 墊板 注塑 成型 方法 及其 結構 工藝流程 | ||
本發明提出一種軌道墊板的注塑成型方法,通過使用結構分割將整體式軌道墊板結構分割為第一注塑部分和第二注塑部分;第一注塑部分在第一次注塑中成型;在第二次注塑成型過程中使用半嵌式注塑支持機構定位和保護在第一次注塑中成型的第一注塑部分;第二注塑部分在已經完成的第一注塑部分的基礎上通過第二次注塑成型。通過本發明的注塑方法在不改變產品結構,僅優化產品注塑結構,實用性強;同時在保證軌道墊板的完整性的基礎上,改變軌道墊板局部注塑結構,通過兩次注塑完成結構成型,解決了軌道墊板注塑空心化的問題,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保證軌道墊板的工程強度保證軌道交通使用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注塑加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軌道墊板的注塑成型方法及其注塑結構、工藝流程。
背景技術
軌道墊板是鐵路的重要組成部件之一,具有良好的減震緩沖、降噪、絕緣等作用。隨著我國鐵路運輸的發展,對鐵路軌道墊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通常地,軌道墊板產品使用聚酰胺和玻璃纖維制成,平均壁厚10MM且局部最厚處可達到16MM。如果采用傳統的單一整體式注塑成型的方法會使產品內部產生氣泡或空隙,從而造成注塑缺陷使產品空心化,空心化會嚴重影響軌道墊板功能強度,造成軌道墊板的質量不合格,存在軌道交通安全隱患。
專利CN105818325A 公開了厚壁塑件包圍式分層注塑方法及模具結構,通過在定模板和動模板之間配置中間板,旋轉中間板進行轉芯操作,將取件操做后呈空腔狀態的中間腔到第一工位,合模構成產品一次型成型腔:將載有產品一次型的中間板旋轉到第二工位,合模構成包圍早產品一次型兩側的二次型成型腔,實現多層注塑;該方法雖然解決了產品內部氣泡或空隙帶來的注塑缺陷,但使用平面(旋轉)運動模具,產品平面(旋轉)運動,產品生產成本高。
因此,針對解決厚度較厚的軌道墊板注塑成型的技術問題,尚未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一種軌道墊板的注塑成型方法,通過使用結構分割將整體式軌道墊板結構分割為第一注塑部分和第二注塑部分;第一注塑部分在第一次注塑中成型;在第二次注塑成型過程中使用半嵌式注塑支持機構定位和保護在第一次注塑中成型的第一注塑部分;第二注塑部分在已經完成的第一注塑部分的基礎上通過第二次注塑成型。通過本發明的注塑方法在不改變產品結構,僅優化產品注塑結構,實用性強;同時在保證軌道墊板的完整性的基礎上,改變軌道墊板局部注塑結構,通過兩次注塑完成結構成型,解決了軌道墊板注塑空心化的問題,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保證軌道墊板的工程強度保證軌道交通使用安全。
可選地,對注塑件進行結構分割的過程中的分割標準包括:
(1)分割形成的第一注塑部分與第二注塑部分重量相等;
(2)第一注塑部分的平均壁厚與第二注塑部分的平均壁厚相等;
(3)分割面的選擇要保證物理注塑填充平衡;
(4)分割后的各部分再組合起來應保證產品完整性。
可選地,注塑成型方法使用線性模具軸心,模具軸心在單套模具內部為線性運動。將傳統分層注塑件的平面(旋轉)運動轉化為分層注塑件的線性運動可進一步簡化模具結構設計,簡化注塑過程,降低制造成本。
可選地,第一注塑部分和第二注塑部分在第一次注塑到第二次注塑過程中為線性運動;第一注塑部分成型后線性送達到第二次注塑部分的成型模腔中完成第二次注塑。
進一步地,第一次注塑將第一注塑部分成型在模具軸心上,通過模具軸心在模具內部線性運動,模具軸心驅動第一注塑部分線性運動到第二次注塑的成型模腔后進行第二次注塑。
可選地,半嵌式注塑支持機構包括保護結構且在第一次注塑過程中形成;具體地:
保護結構包括上夾持鍵、下夾持鍵、固定面和抱緊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8143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