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外窗除濕卷簾及太陽能再生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78374.2 | 申請日: | 2021-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566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平;李文菁;蘇歡;曾麗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F24F3/14 | 分類號: | F24F3/14;E06B9/40;E06B9/78;E06B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陳巍 |
| 地址: | 411104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 除濕 卷簾 太陽能 再生 裝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筑外窗除濕卷簾及太陽能再生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空氣除濕技術領域。該建筑外窗除濕卷簾及太陽能再生裝置,包括卷簾盒,所述卷簾盒下表面位置固定連接有雙層通風窗,所述卷簾盒兩平行側壁位置之間轉動連接有固定軸,所述固定軸任意一端與卷簾盒貫穿轉動連接,且固定軸位于卷簾盒外一端貫穿固定連接有拉珠制頭,所述拉珠制頭位置設置有拉珠繩,所述卷簾盒內設置有除濕卷簾,所述除濕卷簾與卷簾盒下表面位置貫穿滑動連接,所述除濕卷簾頂部位置縫合有連接布,所述連接布與固定軸貫穿固定連接。本發明通過利用太陽能對除濕卷簾進行再生,大大減少了指示顆粒的再生能耗,且功能豐富比較實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氣除濕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建筑外窗除濕卷簾及太陽能再生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除濕是工業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問題。當空氣的溫度降低至其露點溫度時,空氣中的部分水分將發生凝結,變成水霧或水滴,這對工業生產有著嚴重的影響,墻面的結露將會逐漸破壞墻體,削弱其保溫性能;空氣中形成的水霧可使倉庫中的儲存物品發生霉變,會影響某些工業產品的品質;這時,我們需要采取良好的除濕措施。除工業生產外,除濕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對人們居住生活環境的影響。室內的高濕空氣將會引起墻面、家具和衣物等物品的霉變,使其遭到破壞的同時,其散發到空氣中的霉菌是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巨大隱患。同時,空氣濕度還會影響人們的舒適度。夏天時,干燥的空氣會使我們感到更加涼爽,與之相反的是“悶熱”。可見,除濕是我們生活中能有效改善生活質量的措施。
固體吸濕劑與建筑構件的融合、固體除濕劑采用太陽能輔助再生,仍存在一些技術問題需解決,如,首先,固體吸濕劑如何跟建筑構件融合?目前研究較多的是將固體吸濕劑與砂漿融合形成調濕砂漿,但除濕效果有限;二是固體除濕劑采用太陽能的輔助再生,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太陽能集熱器,即將太陽能經集熱器后轉化為熱能再傳遞給空氣(熱風)對除濕劑進行再生,此過程存在太陽能利用率不高的問題;三是要解決固體吸濕劑與建筑構件融合時投資少、系統簡單、功能多樣、節能效果優良等問題。
針對以上技術問題,設計制造簡單、制造成本低、使用靈活、節能效率高的建筑除濕構件并兼顧太陽能利用是室內除濕所面臨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建筑外窗除濕卷簾及太陽能再生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解決了室內除濕不便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建筑外窗除濕卷簾及太陽能再生裝置,包括卷簾盒,所述卷簾盒下表面位置固定連接有雙層通風窗,所述卷簾盒兩平行側壁位置之間轉動連接有固定軸,所述固定軸任意一端與卷簾盒貫穿轉動連接,且固定軸位于卷簾盒外一端貫穿固定連接有拉珠制頭,所述拉珠制頭位置設置有拉珠繩,所述卷簾盒內設置有除濕卷簾,所述除濕卷簾與卷簾盒下表面位置貫穿滑動連接,所述除濕卷簾頂部位置縫合有連接布,所述連接布與固定軸貫穿固定連接,所述除濕卷簾內設置有回形設置的加熱絲,所述除濕卷簾表面位置設置有若干均勻分布的指示顆粒。
優選的,所述雙層通風窗位于室外一側上方位置設置有外上通風孔,所述雙層通風窗靠近外上通風孔一側下方位置開設有外下通風孔,所述雙層通風窗遠離外上通風孔一側上方位置開設有內上通風孔,所述雙層通風窗靠近內上通風孔一側下方位置開設有內下通風孔。
優選的,所述雙層通風窗內壁位于內下通風孔和外下通風孔上方位置固定連接有微型風機。
一種建筑外窗除濕卷簾及太陽能再生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除濕模式和再生模式,除濕模式為對室內空氣的除濕模式和室外空氣的除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工程學院,未經湖南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7837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