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磁性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78191.0 | 申請日: | 2021-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140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6 |
| 發明(設計)人: | 童槐培;顏錞靖;林財申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27/24 | 分類號: | H01F27/24;H01F27/26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聶慧荃;閆華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磁性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磁性裝置。磁性裝置包括一上磁芯、一下磁芯、一線圈以及一導磁元件,其中導磁元件設置于上磁芯和下磁芯之間。再者,導磁元件更包覆前述線圈,且與上磁芯和下磁芯接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磁性裝置。更具體地來說,本發明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導磁元件的磁性裝置。
背景技術
許多電子設備中皆具有包含線圈和磁性元件的零件,例如電感器或電壓器等。為了避免線圈和磁性元件之間產生短路,且為了符合安全規范,線圈和磁性裝置之間通常會以氣隙間隔。然而,此種結構會使得損耗提高,進而使得零件的使用效率變差。因此,如何解決前述問題始成一重要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磁性裝置,以解決上述至少一個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磁性裝置,包括一上磁芯、一下磁芯、一線圈以及一導磁元件,其中導磁元件設置于上磁芯和下磁芯之間。再者,導磁元件還包覆前述線圈,且與上磁芯和下磁芯接觸。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前述導磁元件的初始磁導率大于空氣的初始磁導率。上磁芯的初始磁導率大于導磁元件的初始磁導率。下磁芯的初始磁導率大于導磁元件的初始磁導率。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前述導磁元件是以粘膠和高導磁率的粉末混合形成。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前述上磁芯與下磁芯連接,以于上磁芯和下磁芯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且導磁元件設置于容置空間中。容置空間形成于兩個側柱之間,且每個側柱的輪廓的至少部分大致相同于導磁元件的輪廓的至少部分。于一些實施例中,導磁元件填滿容置空間。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前述上磁芯具有一第一凸出部,下磁芯具有一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對齊第二凸出部,且導磁元件圍繞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導磁元件的部分位于線圈和第一凸出部之間。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線圈具有一環狀結構,環狀結構圍繞一中空部,且導磁元件填滿中空部。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前述下磁芯包括多個引腳。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磁性裝置的前述結構,可有效地提升磁性裝置的感值,并降低電路上的突波。再者,由于不需額外設置定位元件來定位線圈,可減少工藝的復雜度,且可使磁性裝置的整體體積縮小,有利于磁性裝置的小型化。
附圖說明
根據以下的詳細說明并配合所附附圖可以更加理解本發明實施例。應注意的是,根據本產業的標準慣例,附圖中的各種部件并未必按照比例繪制。事實上,可能任意的放大或縮小各種部件的尺寸,以做清楚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磁性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磁性裝置的爆炸圖。
圖3為圖1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4為圖1中沿B-B方向的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磁性裝置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磁性裝置的爆炸圖。
圖7為圖5中沿C-C方向的剖視圖。
圖8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磁性裝置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100:上磁芯
110:頂板
120:側柱
121:內凹曲面
130:第一凸出部
200:下磁芯
210:底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781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