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爐深度降料面檢修爐況恢復中防止風口損毀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176620.0 | 申請日: | 2021-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052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30 |
| 發明(設計)人: | 尹騰;董漢東;李向偉;陳勝香;李昕;包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B5/00 | 分類號: | C21B5/00;C21B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達德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劉杰 |
| 地址: | 43008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爐 深度 降料面 檢修 恢復 防止 風口 損毀 方法 | ||
本發明特別涉及一種高爐深度降料面檢修爐況恢復中防止風口損毀的方法,屬于高爐冶煉技術領域,方法包括:在降料面之前,向高爐內依次加入輔助料和第一造渣熔劑,使所述高爐內形成爐渣,以防止風口損毀;申請人發現,液態的鐵水與風口接觸燒壞風口,但液態的高爐爐渣遇到受冷卻的風口不會燒壞風口,本方法通過在降料線前進行裝料,使得恢復送風初期風口前產生大量高溫液態爐渣,只產生極少液態的金屬鐵水,由于鐵水比重大,會下沉。風口區域依靠爐渣作為熱量載體,以時間換空間,逐步熔化凝結的爐缸,使風口與鐵口貫通,熔化的渣鐵得以排出高爐,從而恢復高爐生產,避免燒壞風口。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爐冶煉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爐深度降料面檢修爐況恢復中防止風口損毀的方法。
背景技術
高爐是豎爐型逆流式反應器。自爐頂加入的原燃料(燒結+球團+塊礦+焦炭),受到逆流而上的高溫還原氣體的作用(該還原氣體由鼓風機鼓入的空氣,經過熱風爐升溫經風口進入高爐,與高爐的焦炭發生燃燒反應生成煤氣)。不斷被加熱、分解、還原、軟化、熔融、滴落、滲碳并最終形成渣鐵融體而分離。高爐生產過程是連續進行的,在爐頂不斷上料下面鐵口不斷出鐵。高爐容積從幾百到數千立方。高爐如需進行檢修,需要空出爐內空間。高爐空料線的方法時:在高爐內大幅降低礦石及燃料的比例,停止上料,高爐繼續送風。使得高爐下部焦炭逐步燒掉,礦石在下降的過程中逐步融化,高爐爐料逐步下移,高爐空間至上而下逐步空出,從而騰出高爐風口以上整個空間。
傳統降料線停爐,須進行爐缸打水,冷卻爐缸到常溫,再清理爐缸的長周期檢修方法。隨著現代煉鐵技術的發展,針對高爐局部位置損壞的情況(如爐身冷卻壁損壞),高爐為了快速檢修,不再采用清空爐缸的方案,而是采取降料線到某個位置,爐缸不再打水,不清理爐缸的辦法。這種方法使得原來20-30天左右的檢修時間縮短到7天左右。申請人在發明過程中發現:由于爐缸不清理,高爐生產恢復到正常爐況有了一定的難題。高爐進行空料線。例如高爐爐腰冷卻壁損壞,需要7天左右的時間,則必須降料線到爐腰下沿1000mm以下。主要料面降低到爐腹中上部,高爐23-30m米的料層就只剩下3m左右.由于高爐料層變薄,由于長時間休風,加上料面降低,高爐爐缸熱量大量散失,爐缸在一定程度上凝結,高爐恢復生產初期,鐵口與風口難以貫通,冶煉產生大量的鐵水就會聚集在風口周圍燒壞風口,給高爐生產帶來巨大困難。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發明以便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的高爐深度降料面檢修爐況恢復中防止風口損毀的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高爐深度降料面檢修爐況恢復中防止風口損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降料面之前,向高爐內加入輔助料和第一造渣熔劑;所述輔助料包括空焦和輕礦焦比料,用以在高爐內提供熱量和實現壓料;所述第一造渣溶劑最后加入所述高爐,用以在所述高爐內形成爐渣來防止在爐況恢復中所述高爐的風口損毀;所述高爐的渣鐵比為1500Kg/t-3000Kg/t,所述高爐內液態的爐渣的體積和鐵水的體積的比值為6-10。
可選的,所述第一造渣熔劑至少加入3爐次。
可選的,所述空焦內混有第二造渣熔劑,所述空焦的加入量能夠填充高爐爐缸高度的1m-2m。
可選的,所述輕礦焦比料的料負荷O/C為0.6-1.2。
可選的,所述輕礦焦比料的料負荷O/C為0.8。
可選的,所述輕礦焦比料至少加入3爐次。
可選的,所述高爐內的液態渣鐵化學成分的二元堿度為1.0-1.1。
可選的,所述高爐內的液態渣鐵化學成分的四元堿度為1.0-1.05。
可選的,以重量計,所述高爐內的爐渣中MgO和Al2O3的比值為0.6-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未經武漢鋼鐵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7662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