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區塊鏈的數據加解密方法、裝置及相關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175176.0 | 申請日: | 2021-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326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徐文超;申子熹 | 申請(專利權)人: |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L9/32;H04L9/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聯鼎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葉虹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區塊 數據 解密 方法 裝置 相關 設備 | ||
本公開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數據加解密方法、裝置以及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包括:數據發送方從目標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中獲取數據接收方加密公鑰和總監管方加密公鑰;生成隨機加密密碼,并使用隨機加密密碼對目標明文數據進行隨機加密處理以得到目標明文數據的隨機加密密文;利用發送方加密私鑰和數據接收方加密公鑰對隨機加密密碼進行隨機加密處理以生成數據接收方的加密密碼密文;利用發送方加密私鑰和總監管方加密公鑰對隨機加密密碼進行隨機加密處理以生成總監管方的加密密碼密文;將目標明文數據的隨機加密密文、數據接收方的加密密碼密文以及總監管方的加密密碼密文上鏈至所述智能合約。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區塊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區塊鏈的數據加解密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區塊鏈技術也稱為分布式賬本技術,是一種分布式互聯網數據庫技術。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的網絡可以稱之為區塊鏈網絡,在該區塊鏈網絡中包含網絡節點(也可以稱之為區塊鏈節點,以下簡稱為節點),各個節點對應的節點設備均存儲有全量的區塊鏈。相關技術中的區塊鏈網絡(或者區塊鏈技術)具備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信任等特點。基于這些特點,區塊鏈技術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在一些應用場景下需要對鏈上的交易內容進行保護。目前,對鏈上數據進行加密保護的通用方法都是數據發送方隨機生成一個加密密碼,然后使用加密密碼將需要上鏈的明文信息進行隨機加密處理得到密文,然后該數據發送方將密文發送到區塊鏈上。與此同時,數據發送方需要使用線下的方式,如郵件,短信等電子通訊或書寫郵寄的方式,將解密密碼發送給密文接收方。接收方拿到鏈上密文后,再使用線下接收到的解密密碼解密密文。
通過上述方法進行數據的加解密操作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給接收方發送解密密碼時,需要知道對方的額外通訊信息,如郵箱、手機號或者郵寄地址;
2、如果解密密碼在傳輸過程中被攔截,信息存在安全風險;
3、如果用戶之間發送的密文存在違規不合法的內容,監管部門無法監管。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公開的背景的理解。
發明內容
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數據加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能夠保證數據接收方和監管方安全、便捷地拿到目標明文數據,以提高對數據的保護。
本公開的其他特性和優點將通過下面的詳細描述變得顯然,或部分地通過本公開的實踐而習得。
本公開實施例提出一種基于區塊鏈的數據加密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數據發送方從目標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中獲取數據接收方加密公鑰和總監管方加密公鑰;其中,所述數據發送方擁有自己的發送方加密私鑰;生成隨機加密密碼,并使用所述隨機加密密碼對目標明文數據進行隨機加密處理,以得到所述目標明文數據的隨機加密密文;利用所述數據發送方的發送方加密私鑰和所述數據接收方加密公鑰對所述隨機加密密碼進行初階集成加密處理,以生成所述數據接收方的加密密碼密文;利用所述數據發送方的發送方加密私鑰和總監管方加密公鑰對所述隨機加密密碼進行進階集成加密處理,以生成總監管方的加密密碼密文;通過所述數據發送方的發送方加密私鑰對所述目標明文數據的隨機加密密文、所述數據接收方的加密密碼密文以及所述總監管方的加密密碼密文進行上鏈簽名處理;將經過所述上鏈簽名處理后的目標明文數據的隨機加密密文、數據接收方的加密密碼密文以及總監管方的加密密碼密文上鏈發送至所述目標區塊鏈的智能合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7517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信息管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一種電子負載電路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