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環境多渠道多版本模擬測試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74205.1 | 申請日: | 2021-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885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時曉玉;臧奇;仝亞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聞;孫乳筍 |
| 地址: | 10014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境 多渠道 版本 模擬 測試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環境多渠道多版本模擬測試方法及裝置,應用于金融領域,該方法包括:配置不同的域名信息、渠道來源和版本參數供前端裝置選擇;接收前端裝置選擇的所需的域名信息、渠道來源和版本參數,以及輸入的身份信息;根據身份信息獲取身份參數返回至前端裝置,根據所需的版本參數獲取關聯的染色參數返回至前端裝置;接收前端裝置基于相應的域名信息發送到相應的域名信息對應的物理環境下的協議請求;根據協議請求獲取相應的測試服務信息返回至前端裝置。本發明可以集合多個版本對客APP端的不同物理環境的業務功能,摒棄登錄各渠道繁瑣步驟,直接選擇所需環境、渠道、版本的業務功能進行測試,提升測試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融領域當中的測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多環境多渠道多版本模擬測試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本部分旨在為權利要求書中陳述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處的描述不因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認是現有技術。
目前金融線上業務需求越來越多,手機銀行APP為了響應業務快速交付,環境、渠道、版本眾多,以工商銀行“我的客服”功能為例:多環境指的在上線前要在測試環境和預生產環境驗證,上線后還需在生產環境進行驗證,測試環境因為不同種類的原因又分為多套;多渠道指的是對客渠道有融e行、融E聯、融e購、微信、E生活、E辦公、E服務、商戶之家、網銀等,以銀行“我的客服”功能為例,這些渠道都有“我的客服”模塊,對接銀行統一文字客服座席平臺;多版本指的是迭代開發中的多個版本,尤其是并行開發時會多個功能測試版本。在測試過程中,比如,測試各個渠道的“我的客服”轉人工接入文字客服座席平臺,有以下難點:1)驗收及適應性測試階段,原有的單渠道進行單一接入文字客服座席平臺測試的方式已經無法充分滿足測試要求,需要多渠道混行接入場景發現測試問題;2)過度依賴實體手機,頻繁去安裝新測試版本。客戶端涉及的環境多、流程長,各渠道受網絡、版本更新、底層交互環境等原因的影響,經常性地造成各渠道“我的客服”入口端無法與文字客服座席平臺建立交互,結果是文字客服座席平臺本身改造內容由于前端客戶端各種原因造成無法測試;3)各渠道對接人員不同,導致同一時間難以協調多渠道同事同時在線測試,人力資源投入較多且管理相對分散,導致測試效率較低。4)由于客戶端環境問題較多,導致基于實體手機客戶端進行自動化測試效果較差,需分渠道單獨編制腳本,復用率低,自動化測試難以開展。對于其他各環境、各渠道、各版本通用功能的測試同樣存在上述難點,如各個渠道接入銀行后臺進行綁卡、查詢余額等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多環境多渠道多版本模擬測試方法,用以集合多個對客APP功能測試環境,由原本多個手機對應多套環境、渠道、版本,改為不同型號的手機登錄后選擇環境、渠道、版本,提升測試效率,該方法包括:
配置不同的域名信息、渠道來源和版本參數供前端裝置選擇;
接收前端裝置選擇的所需的域名信息、渠道來源和版本參數,以及輸入的身份信息;
根據所述身份信息獲取身份參數返回至前端裝置,根據所需的版本參數獲取關聯的染色參數返回至前端裝置;
接收前端裝置基于相應的域名信息發送到對應的物理環境下的協議請求,其中,協議請求包括協議頭和協議數據體,協議頭中包括渠道來源、身份參數和染色參數,協議數據體包括請求的測試服務標識信息;
根據所述協議請求獲取相應的測試服務信息返回至前端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多環境多渠道多版本模擬測試方法,用以集合多個對客APP功能測試環境,由原本多個手機對應多套環境、渠道、版本,改為不同型號的手機登錄后選擇環境、渠道、版本,提升測試效率,該方法包括:
基于后端裝置配置的不同的域名信息、渠道來源和版本參數,選擇所需的域名信息、渠道來源和版本參數發送至后端裝置,輸入身份信息至后端裝置;
接收后端裝置根據所述身份信息獲取并返回的身份參數,和根據選擇好的所需的版本參數獲取并返回的關聯的染色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7420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