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拘束托盤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59629.0 | 申請日: | 2021-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209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瑞能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44 | 分類號: | H01M10/44;H01M10/04;G01R31/38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57 | 代理人: | 黃立強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光***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拘束 托盤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拘束托盤,用于電動汽車鋰電池容量檢測過程中的夾持固定,包括:一框體,所述框體具有相對設置一前固定板和一后固定板,以及連接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后固定板的一底座;一加壓組件,安裝于所述底座并位于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后固定板之間,且所述加壓組件相對所述后固定板更加靠近所述前固定板;兩拘束板,安裝于所述底座且平行于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后固定板,一個所述拘束板貼接所述加壓組件,另一所述拘束板貼接所述后固定板;多個拘束隔板,安裝于所述底座且位于兩所述拘束板之間,相鄰的所述拘束隔板之間形成一電池容腔,收容固定電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汽車鋰電池檢測機,尤其涉及電動汽車鋰電池檢測機內的一種拘束托盤。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愈來愈普及的走入千家萬戶,如此便使,汽車的保有量逐年提高,進而導致停車難和環境污染的問題愈加突出,因此,國家為建設低碳環保型經濟和新能源戰略的發展以及電動汽車技術的日益成熟,目前各大城市正在加大對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而電動汽車發展的根本在于電池技術的革命,目前常規的性能穩定,能量密度較大的電池為三元鋰電池,因此三元鋰電池也順其自然的成為了主流電動汽車的選擇。
鋰電池的加工過程一般包括勻漿、涂布、輥壓、分切、裝配和化成,在上述這些工藝步驟中,化成工序的是極為重要的一道工序,其主要作用是對鋰電池進行激活并進行容量檢測,因此化成工序的質量直接決定了鋰電池的產品品質。具體而言,鋰電池容量檢測的過程是將電池放入拘束托盤中,在充放電設備上進行充放電,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需要利用拘束托盤對電池進行夾緊,從而控制電池的厚度,生產出厚度合格的電池。然而,現有的拘束托盤的電池容腔一般為固定大小,尺寸調整困難,幾乎無法適應大小不同。規格型號不一的電池,故造成每一拘束托盤只能適配一款電池,使用起來及其不便。
因此,設計一種可以適應緊固不同規格大小的電池,應用場景廣泛的拘束托盤便顯的十分有意義。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通過安裝于框體內的拘束隔板形成電池容腔,以使電池容腔可以變換達到拘束托盤適應卡持緊固不同規格大小的電池的目的。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拘束托盤,用于電動汽車鋰電池容量檢測過程中的夾持固定,包括:一框體,所述框體具有相對設置一前固定板和一后固定板,以及連接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后固定板的一底座;一加壓組件,安裝于所述底座并位于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后固定板之間,且所述加壓組件相對所述后固定板更加靠近所述前固定板;兩拘束板,安裝于所述底座且平行于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后固定板,一個所述拘束板貼接所述加壓組件,另一所述拘束板貼接所述后固定板;多個拘束隔板,安裝于所述底座且位于兩所述拘束板之間,相鄰的所述拘束隔板之間形成一電池容腔,收容固定電池。
進一步地,每一所述拘束隔板具有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一第一板、一第二板和一第三板以及兩個連接板,兩個所述連接板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每一所述連接板相對兩側分別具有一個所述電池容腔。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頂面具有一臺階,所述第二板頂面設有一凹槽,所述框體還包括三根限位桿,三根所述限位桿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后固定板,且其分別收容于所述臺階和所述凹槽。
進一步地,每一所述連接板相對兩表面朝向所述電池容腔內凸出形成平行設置的多個隔欄,所述隔欄貼接所述電池。
進一步地,所述加壓組件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一第一加壓板和第二加壓板,所述第一加壓板緊貼所述拘束板,至少一彈性件設于所述第一加壓板和所述第二加壓板之間,且其兩端分別低接第一加壓板和第二加壓板。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壓板設有一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一加壓板和所述第二加壓板之間且其與所述第二板具有間隙。
進一步地,多個壓塊安裝于所述前固定板,每一所述壓塊和所述第二加壓板之間設有一墊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瑞能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瑞能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596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