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凝土增效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156138.0 | 申請日: | 2021-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979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培新;焦利忠;于寶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住建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4/42 | 分類號: | C04B24/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1700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增效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申請涉及混凝土添加劑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混凝土增效劑及其制備方法。一種混凝土增效劑,按重量份計,包括以下組分:減水劑50?60份,沸石10?18份,殼聚糖溶液2?6份,三羥甲基丙烷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5份,羧基纖維素5?8份,乳化硅油1?4份,水60?80份。本申請的增效劑可用于混凝土中,其具有能夠減少水泥顆粒發生絮凝的情況,改善水泥的流動性以及和易性,保證水泥的水化作用,最終提升混凝土的各項性能。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混凝土添加劑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混凝土增效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混凝土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是將水泥、砂、石子、礦物摻合料混合均勻后與水按適當比例配合,經過均勻攪拌、密實成型及養護硬化而成的一種復合材料。
水泥在加水拌和后,發生水化反應,隨著水化反應的進行,凝膠體互相搭接,游離水分不斷減少,水泥與水攪拌成的漿體逐漸凝結、硬化并產生強度。由于水泥顆粒間分子凝聚力的作用,會使水泥漿形成絮凝結構,其中大約有10~30%的拌合水被包裹在絮凝結構之中,不能參與自由流動。為減少水泥漿生成絮凝結構,通常在拌合的過程中,加入增效劑,改善水泥的流動性以及和易性。
發明人認為,當前市售的增效劑,對水泥的流動性以及和易性的改善效果還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為了提升水泥在混凝土中的流動性以及和易性,使得更多的水泥參與水化反應,本申請提供一種混凝土增效劑及其制備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混凝土增效劑,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混凝土增效劑,按重量份計,包括以下組分:減水劑50-60份,沸石10-18份,殼聚糖溶液2-6份,三羥甲基丙烷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5份,羧基纖維素5-8份,乳化硅油1-4份,水60-80份;
其中,羧基纖維素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取纖維素5-8份置于質量分數為20-30%的堿性溶液中浸泡6-10h后,洗滌至中性;
步驟2:向步驟1所得物中加入16-20份質量分數為15-20%的過氧化氫溶液和硝酸鈉0.1-0.4份,加熱至50-60℃,攪拌1-3h后,進行固液分離,將固體產物洗滌至中性后加熱至50-60℃,保溫5-8h,得羧基纖維素。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的增效劑配方中各組分能夠很好的發揮協同作用。其中,減水劑和羧基纖維素的相容性較好,減水劑和羧基纖維素能夠吸附在水泥顆粒表面,破壞水泥顆粒表面的光滑結構、致密的Si-O-Si鍵以及Si-O-Al鍵,使得水泥顆粒的表面產生晶體缺陷,水泥顆粒之間相互排斥,水泥顆粒形成絮凝結構的情況有所減少,被水泥顆粒包裹的拌合水的數量有所減少,水泥的流動性以及和易性得到提升,更多的水泥參與水化過程。同時,羧基纖維素能吸附水泥水化過程中產生的鈣離子,減少水泥水化過程中游離的鈣離子的數量,加速水泥水化向正方向進行,促進凝膠體系的活性,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三羥甲基丙烷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能夠提升羧基纖維素、殼聚糖的分散性以及溶解性,使得羧基纖維素、殼聚糖高效激發減水劑對水泥的作用。三羥甲基丙烷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和乳化硅油配合使用,潤滑作用強,能夠減少泵送混凝土過程中的摩擦阻力,進一步提升混凝土的流動性。
優選的,按重量份計,包括以下組分:減水劑54-56份,沸石12-16份,殼聚糖溶液3-5份,三羥甲基丙烷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5-4.5份,羧基纖維素6-7份,乳化硅油2-3份,水65-75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述配比的范圍下,增效劑對水泥的分散效果進一步加強。
優選的,所述減水劑為聚羧酸減水劑母液。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聚羧酸減水劑母液與羧基纖維素適應性強,進而能夠保證增效劑對水泥水化過程的促進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住建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經天津住建混凝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561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