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流體中產生氧化氣泡的系統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54846.0 | 申請日: | 2017-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340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佩詩;余義勇;何嘉儀 | 申請(專利權)人: |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5/04 | 分類號: | B01F5/04;C02F1/78;C02F101/30;C02F101/36;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宜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588 | 代理人: | 王琴;曹玉存 |
| 地址: | 中國香港新界沙田香港科學園*** | 國省代碼: | 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體 產生 氧化 氣泡 系統 方法 | ||
一種用于在流體中產生氧化氣泡的系統,包括流體進口管;文丘里管,將具有氧化特性的媒介輸送到流體中的具有微孔或微隙的組件;腔室,其圍繞所述微孔或微隙,可以形成旋流以增加具有氧化特性的試劑和流體之間的接觸時間并可在流體中生成氧化氣泡;流體出口管,用于排出流體中的氧化氣泡。該系統能夠產生氣泡直徑小于500nm的氧化氣泡。
本申請根據《巴黎公約》要求于2016年3月16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第62/390,017號的優先權,其內容通過引用整體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涉及在流體中產生氧化氣泡的方法。具體地,本發明涉及在流體中產生在消毒和水處理中具有潛在應用的氧化氣泡的方法。
背景技術
以下是在說明書中間或引用的參考文獻列表。這些參考文獻的每個公開內容均通過引用整體并入本文。
[1]J.H.Park等人,編號為7,874,546B2的美國專利。
[2]W.K.Kerfoot等人,編號為8,678,354B2的美國專利。
[3]S.R.Ryu,編號為8,794,604B2的美國專利。
[4]P.Li、M.Takahashi、K.Chiba、《臭氧層》(Chemosphere),2009年,第75期,第1371-1375頁。
[5]F.Y.Ushikubo、T.Furukawa、R.Nakagawa、M.Enari、Y.Makino、Y.Kawagoe、T.Shiina、S.Oshita,“水中納米氣泡的存在性和穩定性證明”(Evidence of theExistence and the Stability of Nano-bubbles in Water),《膠體和表面A輯:物理化學和工程方面》(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10年,第361期,第31-37頁。
[6]A.Agarwal、W.J.Ng、Y.Liu,“微氣泡和納米氣泡技術的原理和應用”(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bubble and Nanobubble Technology),《臭氧層》(Chemosphere),2011年,第84期,第1175-1180頁。
[7]T.Marui,“微氣泡/納米氣泡及其應用入門”(An Introduction to Micro/Nano-Bubb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系統學、控制論與信息學》(Systemics,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2013,11(4),第68-73頁。
[8]S.Oshita、T.Uchida,“納米氣泡的基本表征及其潛在應用”(BasicCharacterization of Nanobubble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生物納米技術:食品學、生物醫學和健康學的一場革命》(Bio-Nanotechnology:A Revolution inFood,Bio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第一版,約翰威立有限公司,2013年,第29章,第506-516頁。
[9]H.Tsuge,《微氣泡和納米氣泡的基本原理和應用》(Micro-and Nanobubbles,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Pan Stanford出版公司,CRC出版社,TaylorFrancis出版集團,LCC,2015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未經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548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