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博物館用文物防震保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154022.3 | 申請日: | 2021-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584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玉玲;唐兆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隴東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5D25/02 | 分類號: | B65D25/02;B65D25/00;B65D79/02;B65D81/02;B65D81/05;B65D85/30 |
| 代理公司: | 青島致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高維波 |
| 地址: | 745000 甘肅省***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博物館 文物 防震 保護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博物館用文物防震保護裝置。使用內外雙層的保護箱對文物進行保護,內部設置彈性泡沫,降低內部文物的沖擊,外部包裹非牛頓流體,一方面在低速的振動下,非牛頓流體可很好的沖抵外界的振動和晃動;而在高速的撞擊下,非牛頓流體可以形成堅硬的保護,放置外界沖擊直接對文物造成破壞;在搬運的過程中還可以實時檢測超聲數據,使得即使不用注視這文物也可以得到其振動的情況;另外使文物的保護內殼的密度和外部的非牛頓流體的密度一致,從而使得整個內殼在外殼內是懸浮的,可以很好的控制其位置,保護效果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文物保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博物館用文物防震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減隔震技術的發展,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日本等先后提出將減隔震技術應用于文物的防震保護。國內對文物的防震保護工作,多家博物館普遍采用了“卡、栓、粘、側支”等傳統手段保護措施。但是,大量震害事實表明傳統的保護措施并不能確保文物在的安全,我國的文物防震問題再次引起了管理階層和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
申請號CN201910743594.8公開了一種博物館用文物防震保護裝置,通過升降桿令文物既可以放入保護箱殼內保存運輸,又可以從保護箱體中升出展示,還設有震動傳感器模塊和報警模塊,在受到強烈的震動時自動報警,并控制升降桿下降,散落壓縮海綿顆粒在文物周邊防止文物晃動,使得文物進入到保護箱體內被保護,有效的保護文物。
但是現有的防震一般都是使用堅硬的外殼保護內部的文物,結構簡單,并不能適應不同程度的沖擊,也不能在搬運中對文物進行保護。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博物館用文物防震保護裝置,包括保護箱和注漿器
保護箱包括外殼和內殼,外殼內設置有垂直于外殼內表面的多個彈簧,內殼內放置有彈性泡沫塑料塊,用于保護放入的文物;當將內殼放置于外殼之內時,彈簧用于支撐內殼;
外殼頂部設置有注漿口,底部設置有排漿口;非牛頓流體可由注漿口注入,并充滿外殼與內殼之間的空間,從而在外殼和內殼之間形成非牛頓流體保護層;
外殼內設置有多對超聲收發器,超聲收發器用于發射和接收超聲波,從而對非牛頓流體保護層的狀態進行監測;
注漿器設置有稱重模塊和配漿模塊,稱重模塊用于對文物進行稱重獲得文物的質量;配漿模塊用于配置非牛頓流體的粉料和水的比例,從而使得非牛頓流體的密度等于將文物放入后的內殼的平均密度;從而將非牛頓流體填充入外殼和內殼之間后,內殼可以在非牛頓流體內懸浮。
彈簧的數量至少為6個,均勻布置在外殼的內壁上;注漿口設置有與之配合使用的注漿針,從而使得注漿器的輸出管路可以和注漿口連接;
超聲收發器的數據無線連接至移動終端,移動終端實時收集超聲收發器發出和接收的數據變化,并根據數據變化判斷外殼內非牛頓流體的受沖擊狀態。
超聲收發器與移動終端的連接方式為通過藍牙模塊連接;超聲收發器的發射端設置在外殼的中上部,收集端設置在中下部,移動終端實時收集每個超聲收發器收集的超聲信號和發出的超聲信號的比值,并根據比值的變化判斷非牛頓流體是否受到沖擊。
外殼由上外殼體和下外殼體構成,上外殼體和下外殼體之間可拆卸的密封連接,使得非牛頓流體不會泄露。
外殼由酚醛塑料、聚氨酯塑料、環氧塑料、不飽和聚酯塑料、呋喃塑料、有機硅樹脂或丙烯基樹脂材料制成,硬度高,保護性強;
內殼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氯乙烯PVC 、尼龍Nylon、聚碳酸酯PC、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制成,具有彈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隴東學院,未經隴東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5402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