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柴油機式無人駕駛單軌吊車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147609.1 | 申請日: | 2021-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504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0 |
| 發明(設計)人: | 鮑久圣;王旭;陰妍;鮑周洋;王陳;艾俊偉;劉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6C11/04 | 分類號: | B66C11/04;B66C11/16;B66C11/22;B66C9/14;B66C13/16;B66C13/20;B66C13/44;B66C13/46;B66C13/48;B66C13/54;B66C15/06 |
| 代理公司: | 徐州先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555 | 代理人: | 陳俊杰 |
| 地址: | 22111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柴油機 無人駕駛 單軌 吊車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柴油機式無人駕駛單軌吊車,包括懸掛軌道(1)、驅動部(2)、智能駕駛艙(8)、起吊裝置和動力裝置,懸掛軌道(1)設置在巷道上方,其特征在于:
驅動部(2)包括殼體、驅動輪(201)和制動單元(202),驅動輪(201)和制動單元(202)均設置在殼體中,驅動輪(201)的前后兩側分別設置一個制動單元(202),驅動部(2)吊掛在懸掛軌道(1)上;
智能駕駛艙(8)的艙體頂面設置無線信號收發單元(801)、井下氣體濃度檢測傳感器(802)、第一激光雷達(803)和第二激光雷達(817),艙體的左右兩側面對稱設置第一毫米波雷達(804)、第二深度相機(807)和第二毫米波雷達(816)、第三深度相機(813),艙體的前側面設有第一深度相機(810)、無線視頻攝像頭(814)和紅外檢測傳感器(815),艙體的內部設有防爆蓄電池(806)、數據存儲單元(808)和感知信息處理單元(809),艙體頂面中間位置設有與驅動部(2)連接的連接桿(818);
起吊裝置包括承載小車(5)、起吊梁(6)、電動葫蘆(7)和密接式掛鉤(10),承載小車(5)吊掛在懸掛軌道(1)上,承載小車(5)下方與起吊梁(6)連接,起吊梁(6)兩端分別設有電動葫蘆(7),電動葫蘆(7)吊繩末端設有密接式掛鉤(10);
動力裝置包括剛性集裝箱(15)及設置在剛性集裝箱(15)中的液壓泵站(4)、防爆發電機(11)、防爆柴油機(12)、電控裝置(13)和整車監測裝置(14),
液壓泵站(4)包括液壓泵(401)、液壓分流器(402)、驅動比例電磁閥(403)、制動比例電磁閥(404)、起吊比例電磁閥(405)和液壓開關閥(406),液壓泵(401)通過液壓分流器(402)分別與驅動比例電磁閥(403)、制動比例電磁閥(404)、起吊比例電磁閥(405)和液壓開關閥(406)連通,驅動比例電磁閥(403)通過油管、閥與驅動輪(201)連接,制動比例電磁閥(404)通過油管、閥與制動單元(202)連接,起吊比例電磁閥(405)通過油管、閥與電動葫蘆(7)連接,液壓開關閥(406)通過油管與防爆柴油機(12)連接;
電控裝置(13)包括主控制器(1301)、啟停控制器(1302)、驅動控制器(1303)、制動控制器(1304)、起吊控制器(1305)和檢測預警控制器(1306),啟停控制器(1302)、驅動控制器(1303)、制動控制器(1304)、起吊控制器(1305)和檢測預警控制器(1306)均與主控制器(1301)電連接;
防爆發電機(11)與防爆蓄電池(806)電連接,防爆蓄電池(806)分別與無線信號收發單元(801)、井下氣體濃度檢測傳感器(802)、第一激光雷達(803)、第二激光雷達(817)、第一毫米波雷達(804)、第二深度相機(807)、第二毫米波雷達(816)、第三深度相機(813)、第一深度相機(810)、無線視頻攝像頭(814)、紅外檢測傳感器(815)、數據存儲單元(808)、感知信息處理單元(809)、電控裝置(13)、整車監測裝置(14)、電動葫蘆(7)、驅動比例電磁閥(403)、制動比例電磁閥(404)、起吊比例電磁閥(405)和液壓開關閥(406)電連接;
液壓泵站(4)分別與防爆柴油機(12)、驅動部(2)和電動葫蘆(7)液壓連接;
感知信息處理單元(809)與第一激光雷達(803)、第二激光雷達(817)、無線信號收發單元(801)、井下氣體濃度檢測傳感器(802)、第一毫米波雷達(804)、第二毫米波雷達(816)、第二深度相機(807)、第三深度相機(813)、第一深度相機(810)、無線視頻攝像頭(814)、紅外檢測傳感器(815)、數據存儲單元(808)以CAN線連接,主控制器(1301)與感知信息處理單元(809)以CAN線連接;啟停控制器(1302)和液壓開關閥(406)CAN線連接;驅動控制器(1303)和驅動比例電磁閥(403)CAN線連接;制動控制器(1304)和制動比例電磁閥(404)CAN線連接;起吊控制器(1305)和起吊比例電磁閥(405)CAN線連接;檢測預警控制器(1306)和整車監測裝置(14)CAN線連接;
智能駕駛艙(8)頂部的連接桿(818)與驅動部(2)連接,剛性集裝箱(15)頂部通過連接桿與驅動部(2)連接,起吊裝置和動力裝置位于智能駕駛艙(8)的同一側,懸掛軌道(1)上的驅動部(2)、承載小車(5)通過連接桿(3)剛性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4760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