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棚內使用的智能化控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45150.1 | 申請日: | 2021-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654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5 |
| 發明(設計)人: | 丁惠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沙洲職業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8 | 分類號: | G05B19/048 |
| 代理公司: | 重慶以知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26 | 代理人: | 高建華 |
| 地址: | 2156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棚 使用 智能化 控制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溫室種植領域的一種大棚內使用的智能化控制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對生長環境的各個參數監控缺失的缺陷,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方案包括用于信息采集的數據采集模塊、用于檢測區域土壤的檢測模塊、用于中央處理的處理系統、用于連接數據庫的物聯網模塊和串聯于信息處理模塊的報警模塊,相對于傳統的傳感器監控系統,本技術方案中利用大數據系統結合圖像識別功能便于根據植株的外形連網讀取最適宜的生長環境,以對比大棚內的生長環境,有利于種植人員實時調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溫室種植領域,具體是一種大棚內使用的智能化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農業溫室種植大棚是一種被廣泛推廣的種植模式,在日光溫室農作物生產過程中,需要對室內的溫度、光照、濕度等方面進行控制,白天采用日光照射,夜晚需要覆蓋保溫簾保溫,還需要采用注水的方式對溫室大棚內的濕度進行控制,單單采用純人工的方式很難對溫室大棚做到實時、處處全面的科學管理。
并且,針對種植規模較大的種植場,管理人員不能實時管理每個溫室大棚的每一項管理參數,但是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其生長環境的各個參數隨時監控十分必要,但現有的溫室大棚控制系統控制模式單一,且智能化程度較低,功能也不全面。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智能識別植株的種類,以匹配適宜生長因素的智能化控制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大棚內使用的智能化控制裝置,包括用于信息采集的數據采集模塊、用于檢測區域土壤的檢測模塊、用于中央處理的處理系統、用于連接數據庫的物聯網模塊和串聯于信息處理模塊的報警模塊;
所述信息采集模塊包括內置圖像識別系統和攝像頭,所述處理系統內置的程序邏輯如下:
S1,對當前區域的植株進行圖像拍攝識別,此時拍攝的圖形圖像通過物聯網模塊發送至數據庫中進行圖像對比,從數據庫調取的數據為植株適宜生長的數據和環境要求;
S2,感應器傳遞的土壤情況、養分情況、溫度情況和光照情況錄入處理系統中,隨后處理系統將數據打包傳遞至信息處理模塊中;
S3,此時數據庫的最佳生長情況和信息處理模塊中實際情況進行數據對比,從而計算出兩項數據差;
S4,信息處理模塊內置有閾值報備模塊,當數據差超過閾值時,信息處理模塊將信息傳遞至報警模塊。
采用上述方案后實現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對于傳統的傳感器監控系統,本技術方案中利用大數據系統結合圖像識別功能便于根據植株的外形連網讀取最適宜的生長環境,以對比大棚內的生長環境,有利于種植人員實時調控。
2、相對于實時調控的現有技術,本技術方案中利用圖像識別功能,可以及時監督和發現任意生長階段過程中植株所需要的環境。
3、相對于獲取理論值的現有技術而言,本技術方案中通過對信息處理模塊將理論值和實際值進行對比從而得出兩項數據差,隨后當數據差超過閾值后,信息處理模塊通過報警模塊進行報警,從而實現對種植人員的預警。
進一步,所述S1中拍攝識別后,數據庫中對傳送的數據進行甄別,數據按照相似度降序排列,從而選取相似度最高的數據進行傳輸。
有益效果:相對于直接分別鎖定匹配的現有技術,本技術方案提供容錯性,便于處理模糊或幼嫩植株時,匹配相近或相似的樣本,從而提高容錯性,避免植株幼生期因特征不顯而造成的數據無法獲取的缺陷。
進一步,還包括顯示屏和支架,所述顯示屏與信息處理模塊之間連接有轉換器,所述顯示屏用于投影感應器中的實時數據和數據庫中的理論數據。
有益效果,相對于提高容錯率讀取的現有技術,本技術方案中利用顯示屏投影差值,便于種植人員接收報警信息后快速分析診斷需要補救的生長條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沙洲職業工學院,未經沙洲職業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4515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