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雙目標粒子群算法的粘彈性本構模型參數識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42625.1 | 申請日: | 2021-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613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朱光葒;肖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N3/00;G16C60/0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黨桃桃 |
| 地址: | 710054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雙目 粒子 算法 粘彈性 模型 參數 識別 方法 | ||
1.基于雙目標粒子群算法的粘彈性本構模型參數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由分數階Maxwell模型和彈性模型組成;根據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確定時域內粘彈性材料的應力-應變關系為:
其中,Ge是彈性模型的剪切模量;Gv是分數階Maxwell模型的剪切模量;τ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的剪切總應力;γ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的剪切應變,同時也是分數階Maxwell模型的剪切應變,也是彈性模型的剪切應變;T是松弛時間常數;D是微分算子;α是分數階數;t是時間;τ(t)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在t時刻的剪切總應力;γ(t)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在t時刻的剪切應變;
當α=0或α=1時,分數階Maxwell模型分別退化為彈簧或者牛頓黏壺;
運用變幻的方法處理式(1),把時域問題轉化為頻域問題,定義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的剪切復模量G*為:
再運用傅立葉變換,具體轉換方法為:
把iα=cos(απ/2)+isin(απ/2)代入剪切復模量函數G*,得到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的存儲模量G'和損耗模量G,G'和G在頻域上的表達式為:
其中,ω是振動角頻率;
G*(ω)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在測試振動角頻率ω時的剪切復模量;τ(ω)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在測試振動角頻率ω時的剪切總應力;γ(ω)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在測試振動角頻率ω時的剪切應變;i表示虛部;G'(ω)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在測試振動角頻率ω時的存儲模量;G(ω)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在測試振動角頻率ω時的損耗模量;
第二步:簡諧激勵下,利用材料動態力學分析存儲模量和損耗模量的試驗數據,建立雙目標優化模型;
第一個誤差函數g1(ωj)是存儲模量試驗值與模型預測值的誤差,第二個誤差函數g2(ωj)是損耗模量試驗值與模型預測值的誤差:
其中,ωj是第j個振動測試的角頻率;G'(ωj)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在測試振動角頻率ωj時的存儲模量;G(ωj)是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在測試振動角頻率ωj時的損耗模量;
第一個目標函數f1(ω)是存儲模量試驗值與模型預測值的均方差,第二個目標函數f2(ω)是損耗模量試驗值與模型預測值的均方差:
其中,n是測試振動角頻率的總數;j是第j個振動測試;
利用線性加權法,構造評價函數F(ω),將雙目標優化函數轉化為單目標優化函數,使得運算過程得以簡化;構造的評價函數為:
其中,fz(ω)是第z個目標函數;λz是第z個目標函數的加權因子,加權因子與動態模量的數量級相關,而且此處λ1=0.9,λ2=0.1;
第三步:初始化模型參數Ge、Gv、T、α;假設種群大小為N;在搜索空間中隨機初始化每個解p的速度v和位置x,v和x均為向量,向量維數為模型參數的個數;計算評價函數值F(ω),得到歷史最優位置pBest和群體的全局最優位置gBest;
p1、p2……pN是更新前粒子的解;
v1、v2……vN是更新前粒子的速度;
x1、x2……xN是更新前粒子的位置;
F1(ω)、F2(ω)……FN(ω)是粒子更新前的評價函數;
pBest1、pBest2……pBestN是更新前粒子的歷史最優位置;
gBest是更新前群體的全局最優位置;
第四步: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更新;根據自身的歷史最優位置和全局最優位置,更新每個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其中,m是慣性權重,m取[0,1]區間的數;β1和β2是加速系數,β1取值2.0,β2取值2.0;r1和r2是區間[0,1]的隨機數;
p*1、p*2……p*N是更新后粒子的解;
v*1、v*2……v*N是更新后粒子的速度;
x*1、x*2……x*N是更新后粒子的位置;
評估粒子的適應度函數值,利用式(12)更新粒子的歷史最優位置pBest*和群體的全局最優位置gBest*:
F*1(ω)、F*2(ω)……F*N(ω)是粒子更新后的評價函數;
pBest1*、pBest2*……pBestN*是更新后粒子的歷史最優位置;
gBest*是更新后群體的全局最優位置;
如果滿足結束條件F(ω)1×107,輸出全局最優結果pBest*和gBest*,并結束程序;否則,繼續執行式(11)和式(12)的計算,直至滿足結束條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雙目標粒子群算法的粘彈性本構模型參數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彈性材料本構模型由分數階Maxwell模型和彈性模型組成;所述分數階Maxwell模型由第一剛性彈簧(1)和分數階元件(2)串聯組成;所述彈性模型用第二剛性彈簧(3)描述,第二剛性彈簧(3)與分數階Maxwell模型并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科技大學,未經西安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4262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