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開關電源及其信息反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04472.1 | 申請日: | 2021-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65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超;汪虎;謝宜忠;張美玲;彭燈明;黃燕華;竇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新進芯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M3/335 | 分類號: | H02M3/335;H02M1/38;H02M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劉翠香 |
| 地址: | 20024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開關電源 及其 信息反饋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開關電源及其信息反饋方法,該開關電源包括:變壓器,具有原邊繞組、副邊繞組、輔助繞組;功率開關,與原邊繞組耦合;與輔助繞組及功率開關耦合的原邊控制電路,用于依據至少一控制信號控制功率開關的導通和截止,以調節開關電源的輸出;反饋電路,與原邊控制電路耦合,用于通過輔助繞組接收反饋信號,正常狀態下,反饋信號在消磁階段表征副邊繞組的實際輸出電壓,在死區階段的非震蕩期為零值;信息傳遞狀態下,反饋信號在死區階段的非震蕩期出現副邊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壓,以單向傳遞負載設備的需求變化信息。本申請實現了負載設備的需求變化信息的反饋,可對開關電源輸出目標進行動態優化自調整,提高了充電質量和效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開關電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開關電源及其信息反饋方法。
背景技術
開關電源是現代電子技術中的常用設備。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和用戶需求的發展,在利用開關電源對電子設備進行充電的過程中,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充電過程中的優化控制,例如目標電壓、目標功率的優化等,如此便需要動態地反饋充電設備的相關信息以便及時調整開關電源的輸出目標。因此,僅僅是針對實際輸出電壓的反饋控制已無法滿足逐漸提高的充電控制要求。鑒于此,提供一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方案,已經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亟需關注的。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開關電源及其信息反饋方法,以便在穩壓輸出的基礎上進行負載設備需求變化信息的反饋,以便實現輸出目標的動態優化自調整,提高產品經濟效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方面,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開關電源,包括:
變壓器,具有用于耦合輸入電源的原邊繞組、用于為負載設備提供輸出電壓的副邊繞組、和輔助繞組;
功率開關,與所述原邊繞組耦合;
原邊控制電路,與所述輔助繞組及所述功率開關耦合,所述原邊控制電路依據至少一控制信號來控制所述功率開關的導通狀態和截止狀態,以調節所述開關電源的輸出;
反饋電路,與所述原邊控制電路耦合,所述反饋電路通過所述輔助繞組接收反饋信號,正常狀態下,所述反饋信號在消磁階段表征所述副邊繞組的實際輸出電壓,在死區階段的非震蕩期為零值;信息傳遞狀態下,所述反饋信號在死區階段的非震蕩期會出現所述副邊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壓,以單向傳遞所述負載設備的需求變化信息。
可選地,正常狀態下,所述原邊控制電路通過所述輔助繞組接收到所述反饋信號后,依據所述反饋信號來控制所述功率開關,以便對輸出電壓形成閉環調節;信息傳遞狀態下,所述原邊控制電路通過所述輔助繞組接收在死區階段的非震蕩期產生的所述感應電壓,并依據所述感應電壓對應調整所述開關電源的輸出目標,以便在調整后的所述輸出目標的基礎上以所述正常狀態進行所述閉環調節。
可選地,還包括與所述副邊繞組耦合的副邊控制電路,在信息傳遞狀態下,所述副邊控制電路接收所述負載設備的所述需求變化信息,利用若干個控制周期中死區階段的非震蕩期,按照與所述需求變化信息對應的編碼數據,逐次調整使所述反饋信號逐次產生對應的感應電壓。
可選地,所述副邊控制電路在按照與所述需求變化信息對應的編碼數據,逐次調整使所述反饋信號逐次產生對應的感應電壓時,具體用于:
通過逐次調整使所述反饋信號逐次產生電壓尖峰幅值分別與所述編碼數據中各位數字對應的多個感應電壓;
或者,通過逐次調整使所述反饋信號逐次產生間隔時長分別與所述編碼數據中各位數字對應的多個感應電壓。
可選地,所述副邊控制電路具體用于逐次短暫閉合耦合于所述副邊繞組的可控開關管以形成副邊電流通路,從而使所述反饋信號逐次產生所述感應電壓。
可選地,所述可控開關管為副邊整流MOS管;或者,所述可控開關管為與副邊整流MOS管并聯的第一MOS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新進芯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新進芯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044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