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蟹安全性檢測識別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9703.4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39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云翔;王春婭;原鑫鑫;徐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G06K9/62;G06N3/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蟹 安全性 檢測 識別 方法 系統 | ||
1.一種海蟹安全性檢測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S1:海蟹樣本預處理;
選取不同儲藏時間、不同批次的海蟹樣本,切割為若干塊后,混勻使污染程度較為均一,并密封冷藏;海蟹樣本包括新鮮海蟹樣本和冷凍海蟹樣本;
S2:自定義采集海蟹樣本塊中的氣味數據;
基于機器嗅覺系統利用電子鼻按照預設采集規則,對所述海蟹樣本所產生的氣味數據進行采集保存;
S3:利用one-hot編碼對氣味數據進行預處理;
S4:對氣味數據進行特征選擇和提取;
利用SVD分解協方差矩陣實現PCA算法的分解,對預處理后的氣味數據進行降維處理,再利用one-hot編碼提取出能夠反映目標要求的特征數據;
S5:利用多元線性回歸MLR對氣味數據進行氣味濃度判別;
S6:預測分析檢測結果;
采用BP神經網絡建立并訓練海蟹新鮮度等級的預測模型,將步驟S4和步驟S5中提取的特征數據和氣味濃度作為預測模型的輸入,根據步驟S4中降維后的可視化結果分析,得到存儲時間的分類數據,將其作為預測模型的輸出,將訓練好的模型預測海蟹樣本的新鮮度等級,對比可視化分析結果和揮發性鹽基氮含量TVB-N檢測結果;
S7:新鮮度等級劃分;參照水產行業國家標準GB2733-2005鮮、凍動物性水產品衛生規定方法,基于可視化分析結果和揮發性鹽基氮含量TVB-N檢測結果,對海蟹樣本進行新鮮度等級劃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機器嗅覺技術的海蟹食用安全性的檢測及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預設采集規則包括:新鮮的海蟹樣本在1H、4H、7H、12H、15H、18H、21H、24H進行采樣測量;冷凍的海蟹樣本在1D、3D、7D、10D、13D、15D、17D進行采樣測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機器嗅覺技術的海蟹食用安全性的檢測及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利用one-hot編碼對氣味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基于海蟹樣本產生的氣味數據為離散型數據,利用one-hot編碼中的多個狀態寄存器對多個狀態分別進行編碼。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機器嗅覺技術的海蟹食用安全性的檢測及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包括:
奇異值分解SVD中:任何一個n*m(n>=m)矩陣B具有如下的分解形式:B=U「VT (1),其中,U表示n*m的矩陣,且各列正交UTU=I,V表示m*m的正交矩陣VTV=I,m*m包含奇異值的對角陣;
通過矩陣B定義兩個對稱矩陣BBT和BTB,分解如下:
BBT=UΓVTVΓUT=UΓ2UT (2),
BTB=V「2VT (3),
其中,m各特征數據相同,剩余n-m各特征數據為0,并根據分解式(1)-(3)得到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分別為V的列和的對角元素的平方;對角線上的元素表示奇異值,視為在輸入與輸出間進行的標量“膨脹控制”,以使特征數據的非零平方根,并與U和V的行向量相對應;
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海蟹樣本所產生的的氣味數據xi(i=i,2,...,n)的均值為μ,其協方差矩陣為:
若協方差大于0表示正相關,小于0表示負相關;
當協方差大于0時,一個變量增大,那么另一個變量也會增大;
當協方差小于0時,一個變量增大,那么另一個變量會減小;
協方差矩陣為一個數據集里變量兩兩之間協方差所組成的,表示一個方陣,行為屬性節點集合,列和行的節點順序一樣,矩陣對角線上的屬性自身的方差,C矩陣的第(i,j)個元素表示為數據集中第i和第j個元素的協方差;
每個樣本去掉各維數的均值:Xi,j=Xi,j-μi,那么協方差矩陣可以寫成如下形式:PCA通過尋找在協方差矩陣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把數據投影到對應方向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未經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970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