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物信號檢測裝置以及生物信號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9570.0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907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倚涵;黃仲欽;許清華;江旻謙;謝昊倫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2 | 分類號: | A61B5/02;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師事務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揮;孟超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科***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信號 檢測 裝置 以及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生物信號檢測裝置,其包括支撐架、第一承載元件以及感測模塊。支撐架包括底座、第一調整臂以及第二調整臂。第一調整臂連接底座以及第二調整臂。第一承載元件配置于支撐架的底座。第一承載元件包括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第二調整臂連接感測模塊至第一調整臂。感測模塊包括第二承載元件以及壓力感測元件。壓力感測元件朝向第一承載元件。第一調整臂沿著第三方向延伸。第二調整臂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彼此垂直。一種生物信號檢測方法亦被提出。借由第一承載元件固定用戶的手腕,使感測模塊可以在適當的位置偵測生物信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一種檢測裝置以及檢測方法,特別是有關于一種生物信號檢測裝置以及生物信號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現在信號處理技術可以根據一待測者的生物醫學信號(biomedical signal)提取有關于此待測者的身體信息。在現有的生物醫學信號中,脈搏(pulse)是中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中醫生用以了解疾病情況的主要信號之一。
現在更有脈診儀可以紀錄中醫所需的脈波圖形,以利后續的分析。然而,現有的脈診儀無法提供一般使用者準確的對位方法,無法讓用戶針對正確的位置施壓,降低整體的檢測分辨率以及準確度。現有的脈診儀的對位方法也無法同時供使用者的左右手使用。基于上述理由,人們仍需要具有更佳對位方法以及分辨率的檢測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信號檢測裝置以及生物信號檢測方法,其可以準確自用戶量測生物信號。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包括支撐架、第一承載元件以及感測模塊。支撐架包括底座、第一調整臂以及第二調整臂。第一調整臂連接底座以及第二調整臂。第一承載元件配置于支撐架的底座。第一承載元件包括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配置于第一凹槽旁。第二調整臂連接感測模塊至第一調整臂。感測模塊包括第二承載元件以及壓力感測元件。壓力感測元件配置于第二承載元件。壓力感測元件朝向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第一調整臂沿著第三方向延伸。第二調整臂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彼此垂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上述的壓力感測元件和第一承載元件的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不超過10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承載元件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落在90毫米至160毫米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上述的壓力感測元件和第二承載元件的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不超過8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壓力感測元件包括第一壓力感測單元、第二壓力感測單元、第三壓力感測單元、第一氣囊、第二氣囊以及第三氣囊。第一氣囊配置于第一壓力感測單元。第二氣囊配置于第二壓力感測單元。第三氣囊配置于第三壓力感測單元。第一壓力感測單元、第二壓力感測單元以及第三壓力感測單元沿著第一方向排列。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氣囊、第二氣囊以及第三氣囊的大小彼此不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氣囊、第二氣囊以及第三氣囊中的氣壓彼此不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氣囊、第二氣囊和第三氣囊中的氣壓落在80毫米汞柱至155毫米汞柱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間具有分隔脊。第一凹槽遠離分隔脊的一側具有第一深度,第一凹槽鄰近分隔脊的一側具有第二深度,第一深度大于第二深度。第二凹槽遠離分隔脊的一側具有第三深度,第二凹槽鄰近分隔脊的一側具有第四深度,第三深度大于第四深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凹槽在第一方向上的末端具有第一對位端,且上述的第二凹槽在第一方向上的末端具有第二對位端。第一對位端和第二對位端沿著第二方向排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95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