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汽車的下電方法、裝置及電動汽車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9180.3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489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姚學松;夏榮鑫;沙文瀚;杭孟荀;劉琳;陳士剛;陳亞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5/20 | 分類號: | B60L15/20;B60L3/00;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巖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電動汽車的下電方法、裝置及電動汽車,其中,方法包括:檢測電動汽車是否下電;在檢測到電動汽車下電,且當前所處擋位為空擋時,采集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的實際轉速;若采集到的實際轉速大于零,則在控制電動汽車執行下電動作的同時,控制驅動電機停止轉動。由此,解決了目前電動汽車下電后驅動電機依然運轉導致的噪音以及安全隱患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動汽車的下電方法、裝裝置及電動汽車。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手動擋電動汽車下電熄火后,整車控制器立即切斷整車電源,電機控制器隨即切斷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入。
然而,由于離合器及手動變速箱空擋的存在,下電后擋位處于空檔狀態,電機的輸出軸與車輛的變速箱分離,電機基本處于空載狀態,因此其仍然會在慣性的作用下繼續旋轉直至自然停止,停止時間較長、且會發出噪音;同時,當車輛下電后,驅動電機仍然在運轉,一旦駕駛員因誤操作將擋位從空擋掛入其它擋位,車輛可能會出現竄動,存在安全隱患,亟待解決。
申請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下電方法、裝置及電動汽車,以解決目前電動汽車下電后驅動電機依然運轉導致的噪音以及安全隱患等問題。
本申請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下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檢測電動汽車是否下電;在檢測到所述電動汽車下電,且當前所處擋位為空擋時,采集所述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的實際轉速;若采集到的實際轉速大于零,則在控制所述電動汽車執行下電動作的同時,控制所述驅動電機停止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驅動電機停止轉動,包括:根據所述實際轉速和目標轉速生成控制信號,其中,所述目標轉速為零;根據所述控制信號通過轉速環將所述驅動電機的轉速降低為零。
進一步地,還包括:若采集到的實際轉速等于零,則控制所述電動汽車執行下電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檢測電動汽車是否下電,包括:接收鑰匙信號,其中,所述鑰匙信號包括下電信號;判斷所述鑰匙信號是否為所述下電信號;如果所述鑰匙信號為所述下電信號,則檢測到所述電動汽車下電。
本申請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下電裝置,包括:檢測模塊,用于檢測電動汽車是否下電;采集模塊,用于在檢測到所述電動汽車下電,且當前所處擋位為空擋時,采集所述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的實際轉速;第一控制模塊,用于在采集到的實際轉速大于零時,在控制所述電動汽車執行下電動作的同時,控制所述驅動電機停止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塊包括:生成單元,用于根據所述實際轉速和目標轉速生成控制信號,其中,所述目標轉速為零;控制單元,用于根據所述控制信號通過轉速環將所述驅動電機的轉速降低為零。
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二控制模塊,用于在采集到的實際轉速等于零時,控制所述電動汽車執行下電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檢測模塊包括:接收單元,用于接收鑰匙信號,其中,所述鑰匙信號包括下電信號;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鑰匙信號是否為所述下電信號;檢測單元,用于在所述鑰匙信號為所述下電信號時,檢測到所述電動汽車下電。
本申請第三方面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動汽車,包括上述實施例所述的電動汽車的下電裝置。
在電動汽車下電時,將驅動電機的實際轉速降低為零之后,再控制電動汽車執行下電動作,以保證下電動作時驅動電機已經停止運轉,從而可以避免電動汽車在下電后因慣性使得驅動電機依然運轉產生的噪音,同時也可以避免下電后因擋位誤操作出現的竄動現象,大大提升了電動汽車的安全性。由此,解決了目前電動汽車下電后驅動電機依然運轉導致的噪音以及安全隱患等問題。
本申請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申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91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