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8950.2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211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高鋒;朱建喜;何宏平;徐潔;冉凌瑜;朱潤良;陳情澤;馬靈涯;魏景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22B7/00 | 分類號: | C22B7/00;C22B59/00;H02J7/35;H02S40/10;B08B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劉妮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太陽能 供電 稀土 回收 裝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包括底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9)頂部的一端安裝有底倉(8),所述底板(9)頂部的另一端安裝有水箱(10),所述底倉(8)內部的頂端設置有安裝倉(18),且安裝倉(18)內底部一端的一側安裝有伺服電機(14),所述伺服電機(14)的輸出端安裝有蝸桿(24),所述底倉(8)內部中間位置處的一端安裝有逆變器(15),所述底倉(8)內部中間位置處的另一端安裝有水泵(17),且水泵(17)的輸入端與水箱(10)的內底部連通,所述底倉(8)的內底部設置有蓄電池(16),所述底倉(8)頂部的中間位置處安裝有輔助軸承(22),且輔助軸承(22)的內側安裝有轉動管(7),所述轉動管(7)外側的底部安裝有與蝸桿(24)相互嚙合的齒輪(23),所述轉動管(7)的內部設置有支撐管(19),且支撐管(19)的底端與安裝倉(18)的內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支撐管(19)的頂端安裝有圓形倉(5),所述圓形倉(5)的底部安裝有第一軸承(3),所述轉動管(7)外側的頂部與第一軸承(3)的內側固定連接,所述圓形倉(5)的頂部安裝有匯集倉(4),且匯集倉(4)的外側均勻安裝有十組噴頭(13),所述轉動管(7)外側的中間位置處螺紋設置有內螺紋環(6),所述圓形倉(5)外側的兩端皆均勻鉸接有五組連接桿(2),所述內螺紋環(6)的外側均勻鉸接有十組鉸接桿(1),所述鉸接桿(1)的頂端分別與對應連接桿(2)的底部鉸接,所述連接桿(2)的兩側對稱鉸接有安裝框(20),且相鄰的兩組安裝框(20)之間相互鉸接,所述安裝框(20)的內側安裝有太陽能板組件(21),所述支撐管(19)的內部設置有水管(12),且水管(12)的頂端與匯集倉(4)的內部連通,所述水管(12)的底端穿過支撐管(19)與水泵(17)的輸出端連通,所述底倉(8)一側的底部安裝有控制面板(11),所述控制面板(11)通過導線分別與伺服電機(14)和水泵(17)電連接,所述蓄電池(16)通過導線分別與伺服電機(14)和水泵(17)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倉(18)內部一側的兩端對稱安裝有安裝座,且安裝座相互靠近的一端對稱安裝有轉動軸承,所述蝸桿(24)兩端的內側分別與兩組轉動軸承的內側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管(7)外側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與內螺紋環(6)內側相互配合的螺紋,所述轉動管(7)外側的中間位置處對稱安裝有限位環,且螺紋位于兩組限位環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9)的底部均勻安裝有插桿,且插桿的表面設置有防腐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0)的頂部設置有注水口,且注水口上設置有密封蓋,所述水箱(10)靠近控制面板(11)的一側設置有觀察窗。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倉(8)靠近控制面板(11)一側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倉門,所述底倉(8)遠離控制面板(11)一側額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倉門,且第二倉門和第一倉門的外側皆安裝有把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十六組所述安裝框(20)展開后呈八邊形結構,且八邊形的一半傾斜向下,另一半傾斜向上,八邊形所在平面與圓形倉(5)頂部所在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框(20)呈直角梯形狀結構,且安裝框(20)的內底部均勻開設有螺紋孔,且螺紋孔內設置有固定螺絲。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五組所述噴頭(13)的出口傾斜向上,另五組所述噴頭(13)的出口傾斜向下。
10.一種太陽能自供電稀土回收裝置的使用方法,方法步驟如下:
一、在天氣晴朗時,通過控制面板(11)控制伺服電機(14)順時針帶動蝸桿(24)轉動,迫使轉動管(7)轉動,內螺紋環(6)由于轉動管(7)外側螺紋的作用,逐漸在轉動管(7)的外側上升,通過鉸接桿(1)的推動,從而讓多組連接桿(2)逐漸向上轉動展開;
二、在連接桿(2)展開的過程中,折疊起來的多組安裝框(20)也跟隨逐漸展開,直到多組安裝框(20)展開后處于同一平面,然后通過多組安裝框(20)頂部的太陽能板組件(21)進行太陽能發電,利用太陽能板組件(21)將產生的電流輸送至逆變器(15),接著逆變器(15)將產生的電充進蓄電池(16)內;
三、當太陽能板組件(21)表面附著有大量灰塵時,在所有安裝框(20)完全展開的情況下,通過控制面板(11)控制水泵(17)將水箱(10)內部的清水經過水管(12)輸送至匯集倉(4)的內部,最后經過匯集倉(4)外側的多組噴頭(13)對多組太陽能板組件(21)的表面進行沖洗;
四、在進行稀土回收操作時:
(I)測量土壤中稀土濃度、陽離子交換量和含水量;
(II)根據土壤濃度和含水量在土壤表面均勻噴灑浸取劑,浸取劑種類銨鹽(硫酸銨、氯化銨、硝酸銨)或鉀鹽(硫酸鉀、硝酸鉀、氯化鉀)或鎂鹽(硫酸鎂);浸取劑濃度為0.01–0.1mol/L;浸取劑用量為土壤中測定的陽離子交換量的0.8-2.0倍;加入浸取劑使得土壤含水率為35%-100%;
(III)將多組正極石墨烯棒插進插入土壤,深度5-50cm,使得多組石墨烯棒圍成一個圓形或方形,接著將圓筒狀負極材料插進圓形或方形正中心位置處的土壤中,挖去圓筒內部土壤使得內部中空,然后將蓄電池(16)的正極通過導線分別與多組正極石墨烯棒的頂端連接,將蓄電池(16)的負極通過導線與圓筒的頂部連接;
(IV)定期收集陰極中心電滲液并補充相同體積的水保持土壤含水率不變,當陰極浸取液中稀土濃度降為0時,表明浸取達到終點,取出陰極和包裹陰極的濾布或濾網,用弱酸沖洗并收集洗液,從而完成稀土的初步回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895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