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布種生產線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8765.3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724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平;唐先志;賴鈞;羅海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新生啟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31/02 | 分類號: | A01G31/02;A01C7/00;B65G47/06;B65G37/00;B65G21/20;B65G43/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環泰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李輝 |
| 地址: | 61193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產線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布種生產線,包括依次設置的自動分盤上盤機、鋸末自動布料機、自動下種機、自動壓實機、自動鋪板機和自動碼垛機,所述鋸末自動布料機和自動下種機之間具有邊框自動清掃機,首先通過自動分盤上盤機將培養盤有序的一個一個的布置在傳送帶上,然后通過鋸末自動布料機,自動向培養盤添加鋸末作為培養基質,再通過自動下種機向具有培養基質的培養盤中放置種子,通過自動壓實機將種子壓實后通過自動鋪板機自動鋪板,最后通過自動碼垛機將完成布種的培養盤進行收集,通過本技術方案,實現了布設種子的一整套流水線的全自動化,提升了效率,同時使所有種子的填埋深度等條件一致,使其具有最大的發芽率和存活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生產線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布種生產線。
背景技術
目前培育花生芽通常是人工手動栽培,效率低下,且種子的栽種條件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發芽率和存活率因栽種的工人不同而存在差別。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布種生產線,具有效率高且發芽率和存活率均為最優的優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布種生產線,包括依次設置的自動分盤上盤機、鋸末自動布料機、自動壓實機、自動下種機、自動鋪板機和自動碼垛機,所述鋸末自動布料機和自動下種機之間具有邊框自動清掃機。
上述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通過自動分盤上盤機將培養盤有序的一個一個的布置在傳送帶上,然后通過鋸末自動布料機,自動向培養盤添加鋸末作為培養基質,通過自動壓實機將基質壓平,再通過自動下種機向具有培養基質的培養盤中放置種子,后通過自動鋪板機自動鋪板,最后通過自動碼垛機將完成布種的培養盤進行收集,通過本技術方案,實現了布設種子的一整套流水線的全自動化,提升了效率,同時使所有種子的填埋深度等條件一致,使其具有最大的發芽率和存活率。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自動分盤上盤機包括第一傳送帶和設于所述傳送帶上豎直設置的第一導向限位機構,所述第一導向限位機構上設有氣動裝置,所述導向限位裝置底部設有第一光電感應機構。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鋸末自動布料機包括設于第二傳送帶上的第一料斗和設于第一料斗出口處的第二光電感應機構。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自動壓實機包括壓板和驅動所述壓板豎直往返運動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的設置在安裝架上,所述安裝架的底部設有第四光電感應機構。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自動下種機包括第二料斗和設于所述第二料斗出口處且斜置的布料傳送帶,所述布料傳送帶位于第三傳送帶頂部。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自動鋪板機包括碼板機構和送板機構所述碼板機構包括第二導向限位機構,所述送板機構包括送板帶和第五傳送帶,所述送板帶位于所述第二導向限位機構和第五傳送帶之間。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自動碼垛機包括提升機構和導向機構,所述提升機構包括第三導向限位機構、設于第三導向限位機構上的第二驅動裝置和設于第二驅動裝置上的抬升板。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自動壓實機還包括第四傳送帶,所述第四傳送帶位于所述壓板的底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通過自動分盤上盤機將培養盤有序的一個一個的布置在傳送帶上,然后通過鋸末自動布料機,自動向培養盤添加鋸末作為培養基質,通過自動壓實機將基質壓實后再通過自動下種機向具有培養基質的培養盤中放置種子,然后通過自動鋪板機自動鋪板,最后通過自動碼垛機將完成布種的培養盤進行收集,通過本技術方案,實現了布設種子的一整套流水線的全自動化,提升了效率,同時使所有種子的填埋深度等條件一致,使其具有最大的發芽率和存活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一種布種生產線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新生啟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新生啟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876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