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電力電纜中間接頭防水試驗準確性的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7988.8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644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5 |
| 發明(設計)人: | 彭超;張世澤;張飛;梁正波;王蕾;暢愛文;鄧凱;胡穎;韓衛京;赫留洋;錢云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16 | 分類號: | G01M3/16;G01M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麗樓 |
| 地址: | 10019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電力電纜 中間 接頭 防水 試驗 準確性 方法 裝置 | ||
1.一種提高電力電纜中間接頭防水試驗準確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將待測電纜處理好,做好電纜接頭;
將待測電纜的兩端剝開露出電纜的導體,在待測電纜兩端套入漏斗并用防水膠帶纏好,然后在待測電纜導體上壓緊電纜銅鼻,并且從銅屏蔽引出接地線;
將導管裝置兩端放平,將待測電纜塞入導管后,將兩端豎直起來,用三角形支架固定好;
向導管中灌水,使其達到預設的水壓,向漏斗中加水,使其適量淹沒電纜導體;
將待測電纜與模擬電纜通過電氣連接,啟動模擬電纜上的穿心變壓器,進行負荷循環,使得模擬電纜和待測電纜處于帶負荷狀態,控制電纜導體的溫度相比電纜正常運行時的最高溫度高5℃,但不得超過100℃,利用熱電偶對模擬電纜上的溫度進行全過程的監測,對電纜進行8個小時的加熱和16個小時的自然冷卻;
使上述負荷循環至少進行30次,結束循環后,將電纜接頭從導管中取出,逐層解剖電纜接頭,觀察電纜接頭的浸水情況,再用濕度傳感器測量其每層的濕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模擬回路中引出接地線的作用是為了在試驗樣品上加電壓;模擬電纜上的穿心變壓器是為了使回路加電流,熱電偶測量電纜導體的溫度;試驗時無法知道加多大的電流,將熱電偶安裝在模擬電纜上,通過調整電流大小,測量模擬電纜的導體溫度,當模擬電纜溫度到約為90℃且穩定下來,確定了電流的大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導管裝置代替目前的開放式水箱或增壓水箱,即節約了用水,解除了水箱兩端開口的密封隱患,又避免了采用增加水箱導致的試驗風險。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發明在被測電纜導體上固定了漏斗,解決了現有的評估方法無法測試到電纜線芯浸水導致的接頭浸水的情況,對電力電纜中間接頭密封阻水性能評估更加的全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發明通過分層解剖觀察電纜接頭的浸水情況,再用濕度傳感器測量其每層的濕度,避免了采用濕度傳感器無法全面的測量到電纜接頭的每一個位置,避免了濕度傳感器對電纜接頭結構和防水性能的損害,同時也保證了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6.一種提高電力電纜中間接頭防水試驗準確性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兩端剝開的待測電纜;將待測電纜的兩端剝開露出電纜的導體,在待測電纜兩端套入漏斗并用防水膠帶纏好,然后在待測電纜導體上壓緊電纜銅鼻,并且從銅屏蔽引出接地線;
導管裝置,用于代替傳統試驗方法的水箱,由PVC管,三角形支架,軟彎管,漏斗和水位尺組成,其中三角形支架用于固定PVC管,漏斗用于線芯浸水試驗,水位尺用于測量水壓;將導管裝置兩端放平,將待測電纜塞入導管后,將兩端豎直起來,用三角形支架固定好;向導管中灌水,使其達到預設的水壓,向漏斗中加水,使其適量淹沒電纜導體;
模擬回路,與待測電纜電氣連接的同型號的模擬電纜,位于模擬電纜上的穿心變壓器以及分別位于模擬電纜上的熱電偶傳感器;將待測電纜與模擬電纜通過電氣連接,啟動模擬電纜上的穿心變壓器,進行負荷循環,使得模擬電纜和待測電纜處于帶負荷狀態,控制電纜導體的溫度相比電纜正常運行時的最高溫度高5℃,但不得超過100℃,利用熱電偶對模擬電纜上的溫度進行全過程的監測,對電纜進行8個小時的加熱和16個小時的自然冷卻;
使上述負荷循環至少進行30次,結束循環后,將電纜接頭從導管中取出,逐層解剖電纜接頭,觀察電纜接頭的浸水情況,再用濕度傳感器測量其每層的濕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模擬回路中引出接地線的作用是為了在試驗樣品上加電壓;模擬電纜上的穿心變壓器是為了使回路加電流,熱電偶測量電纜導體的溫度;試驗時無法知道加多大的電流,將熱電偶安裝在模擬電纜上,通過調整電流大小,測量模擬電纜的導體溫度,當模擬電纜溫度到約為90℃且穩定下來,確定了電流的大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798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