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鋰硫電池正極孔結構的調控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97641.3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92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1 |
| 發明(設計)人: | 黃佳琦;彭彥琪;趙夢;李博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4/04 | 分類號: | H01M4/04;H01M4/139;H01M10/0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黃家俊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池 正極 結構 調控 方法 | ||
1.一種鋰硫電池正極孔結構的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鋰硫電池正極極片放置于輥壓機臺板上,根據鋰硫電池正極極片初始厚度,調節兩個輥子的間距為0.05~0.20 mm;
輥子間距的設定與鋰硫電池正極極片初始厚度之間的關系為:
X=0.02+0.3α
式中,X——兩個輥子的間距,α——鋰硫電池正極極片初始厚度;
2)啟動輥壓機將鋰硫電池正極極片反復輥壓1~5次,調節鋰硫電池正極的孔結構,輥壓后鋰硫電池正極極片的孔隙率為45~50%,輥壓后的鋰硫電池正極極片的最終厚度為0.05~0.20 mm;
輥壓前后鋰硫電池正極極片孔隙率之間的關系為:
Y=30+0.45β
式中,Y——輥壓后孔隙率,β——原孔隙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輥子的溫度為50~90oC,升溫速度為5.0~10.0oC min?1,輥壓機的轉速為1~30 r min?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同等面載量的鋰硫電池正極極片在輥壓后比輥壓前的電解液/硫質量降低了1~2 mg mgS?1,其組裝的鋰硫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提升了100~200 Wh L?1,質量能量密度提高70~150 Wh kg?1,循環圈數較輥壓前增加100~200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碳硫電池正極極片的硫載量為4.0~12.0 mgs cm?2,厚度為0.10~0.60 mm,孔隙率為60~80%。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鋰硫電池正極極片的制備方法如下:
I)將多孔碳材料和單質硫混合加熱,得到碳硫復合物后分散在水中,得到分散液;將分散液經球磨,加入粘結劑,勻漿得到碳硫復合漿料;
碳硫復合漿料中硫的質量分數為50~80%,多孔碳材料的質量分數為10~40%,粘結劑的質量分數為5~15%;
II)將碳硫復合漿料刮涂在鋁箔上,烘干,得到碳硫復合正極極片。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加熱過程為:先真空加熱至155℃,然后恒溫熱熔2~6小時。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分散液中固含量為10~50wt%;球磨時間為10~60分鐘;勻漿時間為1~20分鐘。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I)烘干過程采用真空烘干,溫度為50~70℃,時間為1~12小時。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孔碳材料為活性炭、介孔炭、炭分子篩、核殼結構納米炭和三維有序大孔炭中的一種或幾種。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粘結劑為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羧甲基纖維素、聚偏二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膠和氟化橡膠中的一種或幾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7641.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荷傳輸性材料及其利用
- 下一篇:靜電感應晶體管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