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硬質PVC塑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6334.3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9869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孫牡花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牡花 |
| 主分類號: | C08L27/06 | 分類號: | C08L27/06;C08K13/04;C08K7/02;C08K5/09;C08K5/1515;C08K3/34;C08K3/04;C08K5/12;C08K5/07;C08K5/13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黃珍麗 |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上饒***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硬質 pvc 塑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硬質PVC塑料及其制備方法,涉及塑料技術領域;該硬質PVC塑料的組分包括聚氯乙烯、醋酸酐、環氧乙烷、填料、增塑劑、六亞甲基四胺、著色劑、穩定劑、雙酚A和脂肪酸,其中,填料由質量百分比為28%的纖維、35%的云母和37%的石墨組成;增塑劑由質量比為2:3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二甲苯酮組成,穩定劑由質量比為1:1的硬脂酸鈉和鉛白組成;該硬質PVC塑料可以提高塑料的拉伸強度和伸長率以及熱變形溫度,同時可以降低塑料的變黃指數,使得塑料的性能得以提高,可以擴大塑料的應用范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塑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硬質PVC塑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氯乙烯塑料是以PVC樹脂為主要原料,輔以穩定劑、增塑劑、潤滑劑、填充劑等添加物,經過科學配方組合在一起,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模塑成型,冷卻固化成為特定形狀PVC塑料制品。PVC制品有軟質、硬質的不同。一般情況下,配方中增塑劑的用量在10PHR以下的PVC制品稱為硬質制品;增塑劑的用量在10~40PHR的PVC制品稱為半硬質制品;增塑劑的用量超過40PHR的PVC制品稱為軟質制品。為了提高PVC的可熔融加工性,PVC配方可溶融加工性,PVC配方中應添加加工助劑。實踐證明,對于硬質PVC制品,沒有加工助劑是不能熔融成型加工的,而對于軟質PVC質品,沒有或欠缺加工助劑,也是很難成型的。PVC的加工助劑主要是同PVC有良好相容性的丙烯酸酯樹脂(ACR),以及氯化聚乙烯(CPE)、氯磺化聚乙烯、甲基苯乙烯聚合物、MBS、ABS等。硬質塑料應用非常廣泛,可用于管材、玩具等。
由于硬質塑料應用的范圍較廣,所以具備極其優異的性能,本發明提供的硬質PVC塑料及其制備方法可以使得塑料具有更好的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硬質PVC塑料及其制備方法,該PVC塑料由聚氯乙烯、醋酸酐、環氧乙烷、填料、增塑劑、硬化劑、著色劑、穩定劑、抗氧劑和潤滑劑組成,各個組份之間相互作用,可以提高塑料的拉伸強度和伸長率以及熱變形溫度,同時可以降低塑料的變黃指數,使得塑料的性能得以提高,可以擴大塑料的應用范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硬質PVC塑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50~60份的聚氯乙烯、5~10份的醋酸酐、1~8份的環氧乙烷、10~18份的填料、3~11份增塑劑、1~5份的硬化劑、0.5~2份的著色劑、10~15份的穩定劑、5~12份的抗氧劑、3~10份的潤滑劑。
其中,所述填料由纖維、云母和石墨組成。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53~58份的聚氯乙烯、7~9份的醋酸酐、3~6份的環氧乙烷、13~16份的填料、5~9份增塑劑、2~4份的硬化劑、1~1.6份的著色劑、12~14份的穩定劑、8~10份的抗氧劑、5~8份的潤滑劑。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55份的聚氯乙烯、8份的醋酸酐、5份的環氧乙烷、14份的填料、7份增塑劑、3份的硬化劑、1.3份的著色劑、13份的穩定劑、9份的抗氧劑、7份的潤滑劑。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填料中的纖維、云母和石墨的質量百分比分別為28%、35%、37%。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塑劑由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二甲苯酮組成,且二者的質量比為2:3。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硬化劑為六亞甲基四胺。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穩定劑包括由硬脂酸鈉和鉛白按照任意比例組成的混合物。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潤滑劑為脂肪酸。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抗氧劑為雙酚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牡花,未經孫牡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633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