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淺埋地下車站及其隔震支座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5240.4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611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7 |
| 發明(設計)人: | 任青陽;彭子健;肖宋強;陳斌;卞林林;馬賓;王宇;黃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乾乙律師事務所 50235 | 代理人: | 侯春樂;李劍鋒 |
| 地址: | 400074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 車站 及其 支座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淺埋地下車站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連接套筒、下連接柱、緩震墊、緩震套、多個上緩沖組件和多個下緩沖組件;所述緩震墊和緩震套設置在上連接套筒和下連接柱之間起到豎向緩沖作用,上緩沖組件和下緩沖組件共同形成雙支點結構對水平方向的震動起到緩震作用。還提供了一種淺埋地下車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頂板、底板、多個上縱梁、多個下縱梁、多個中柱和多個上述隔震支座,隔震支座設置在中柱與上縱梁之間,在車站結構較薄弱的地方對地震的能量進行吸收和消耗。本申請所述的隔震支座恢復性好,耐久性大大提高,本發明所述的淺埋地下車站,結構的殘余變形小,車站整體的抗震性能得到大大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下車站抗震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淺埋地下車站及其隔震支座。
背景技術
地震是一種具有突發性和毀滅性的災害,威脅著全世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地下車站作為一種大型交通樞紐,需要在面對各種突發災害威脅時具備足夠的安全性和可靠度。有關地下車站結構的震害調查表明,地鐵車站結構在地震荷載作用下會發生嚴重的損傷破壞甚至整體毀塌。
地震發生時,淺埋地下車站上部覆土與車站周圍土體相連部分被剪壞,與車站主體結構自身一并,在地震作用下產生慣性力,增大了中柱結構的軸壓比,進而中柱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發生剪切破壞,產生大形變而喪失承載能力,最終使車站頂板承受彎矩驟增而發生破壞,車站塌毀。中柱發生塌毀的原因并不是豎向承載力不足,而是未具有足夠的抗剪承載力導致發生剪切破壞。
目前,雖然在橋梁和地上建筑采用橡膠隔震支座來達到減震的目的,但由于橋梁等結構自身特點,其設計時需對豎向荷載(豎向地震作用)進行充分的設防,同時兼顧水平隔震的功能,其對水平向的緩震效果以及自復位的能力不理想,特別不適用于淺埋地下車站的框架結構;另一方面,采用現有技術的橡膠隔震支座的結構還存在耐久性差、恢復性差、震后殘余變形大等缺點。
發明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隔震支座,以及采用上述隔震支座的淺埋地下車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淺埋地下車站抗震性能不理想,采用的隔震支座耐久性差、恢復性差、殘余變形大的問題。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淺埋地下車站的隔震支座,其創新點在于:包括上連接套筒、下連接柱、緩震墊、緩震套、多個上緩沖組件和多個下緩沖組件;
所述上連接套筒的主體為圓筒結構體,所述主體的下端開口設置,所述主體的上端口固定設置有端蓋板,所述端蓋板與所述主體的軸向垂直,所述端蓋板的內側面上設置有第一凸臺,所述第一凸臺為圓柱形,所述第一凸臺的軸心線與所述主體的軸心線共線;所述主體下部的內周面上設置有第一環形凹槽,所述第一環形凹槽的軸向沿所述主體的圓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環形凹槽的開口方向沿所述主體的徑向設置;所述主體上部的外周面上設置有多個通孔,多個所述通孔沿所述主體的圓周方向均布,所述通孔的個數與所述上緩沖組件的個數匹配;
所述下連接柱包括圓柱座,所述圓柱座的頂面上設置有第二凸臺,所述第二凸臺為圓柱形,所述第二凸臺的軸心線與所述圓柱座的軸心線共線,所述第二凸臺的直徑與所述第一凸臺的直徑相等;所述圓柱座的外周面上設置有第二環形凹槽,所述第二環形凹槽的軸向沿所述圓柱座的圓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環形凹槽的開口方向沿所述圓柱座的徑向設置;
所述緩震墊為圓柱形結構體,所述緩震墊的直徑不大于所述第二凸臺的直徑;所述緩震套為圓筒結構體,所述緩震套的內徑大小與所述第二凸臺的直徑匹配;
單個所述上緩沖組件包括立板、緩震柱、芯軸和第一彈簧,所述芯軸的一端與所述立板外側面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芯軸的軸向與所述立板垂直,所述緩震柱套裝在所述芯軸上,所述緩震柱的軸心線與所述芯軸的軸心線共線,所述第一彈簧套裝在所述芯軸上,所述第一彈簧的長度大于所述緩震柱的長度;所述緩震墊、緩震套和緩震柱均采用彈性材料制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交通大學,未經重慶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524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