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及應用于該方法的回填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0661.8 | 申請日: | 2021-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616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7 |
| 發明(設計)人: | 馮文成;鐘溪;張厚美;梁嘉洛;陳基業;劉純富;賴尚涯;李昕;林浩川;范剛;劉景華;劉麗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盾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06 | 分類號: | E21D9/06;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米晶晶 |
| 地址: | 51140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盾構 出洞 施工 方法 應用于 回填 結構 | ||
1.一種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包括:
在接收井內設置隔墻,所述隔墻與所述接收井形成洞門的側墻間隔設置,以使所述隔墻與所述洞門所在的側墻之間形成填充空間;
回填填充材料在所述填充空間內以形成支撐結構,其中,所述支撐結構封堵所述洞門;
盾構機破除所述洞門并掘進至所述支撐結構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井內設置隔墻,所述隔墻與所述接收井形成洞門的側墻間隔設置,以使所述隔墻與所述洞門所在的側墻之間形成填充空間,包括:
在所述接收井內設置所述隔墻,所述隔墻與所述洞門所在的側墻間隔設置且所述隔墻與與所述洞門相對的側墻間隔設置,以使所述隔墻與所述洞門所在的側墻之間形成填充空間;其中,所述隔墻與所述洞門所在的側墻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盾構機的盾體的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井內設置隔墻,所述隔墻與所述接收井形成洞門的側墻間隔設置,以使所述隔墻與所述洞門所在的側墻之間形成填充空間之后,包括:
在所述接收井內設置兩個模板,兩個所述模板間隔相對設置于所述洞門的兩側,所述隔墻、兩個所述模板及所述洞門所在的側墻之間圍成所述填充空間,其中一個所述模板背向于另一所述模板的表面與相對的所述接收井的側墻之間間隔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接收井內設置兩個模板之后,還包括:
在所述接收井內設置支架,所述支架設置于一所述模板背向于另一所述模板的一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構機破除所述洞門并掘進至所述支撐結構內之后,還包括:
拆除所述模板及所述支架,并清除位于所述盾構機非底部的所述填充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構機破除所述洞門并掘進至所述支撐結構內,包括:
所述盾構機破除所述洞門并以空倉狀態掘進至所述支撐結構內。
7.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構機破除所述洞門并掘進至所述支撐結構內之后,還包括:
所述盾構機繼續在所述支撐結構內掘進,以使所述盾構機的盾尾進入所述支撐結構內;
在所述洞門的內壁上設置管片,并在所述管片與所述洞門內壁之間的縫隙注漿。
8.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填充材料在所述填充空間內以形成支撐結構,包括:
以分層澆注的方式回填所述填充材料在所述填充空間內,且相鄰兩層所述填充材料的澆注間隔時間大于或等于12小時。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盾構出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層所述填充材料的回填高度小于1m。
10.一種應用于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盾構出洞施工方法的回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結構包括隔墻,所述隔墻用于立于接收井內,并與接收井洞門所在的側墻間隔設置,所述隔墻與所述洞門之間形成填充空間,所述填充空間用于回填填充材料以形成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用于封堵所述洞門,且盾構機能夠在所述支撐結構內掘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盾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盾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0661.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