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棒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90064.5 | 申請日: | 2021-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005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郭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9/029 | 分類號: | A01G9/029;A01G24/10;A01G24/12;A01G24/22;A01G24/30;A01B77/00;C12N1/20;C12N1/14;C12N1/10;C12N7/00;C05G3/00;C05G5/14;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創嘉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王浩然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及其 應用 | ||
1.一種生態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棒包括柱狀且可崩解的基體,所述基體的上方設置有可崩解的蓋體,所述蓋體和所述基體之間設置有用于容納生物體的空腔;所述基體和所述蓋體各自含有固相載體、粘結劑、崩解劑和短小芽孢桿菌的發酵液,所述短小芽孢桿菌的保藏編號為CGMCC NO.13208;所述固相載體包括主體載體和稀釋載體;所述主體載體包括煤矸石、油泥沙、廢棄礦石粉、動物廢棄物和秸稈粉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稀釋載體包括膨潤土、高嶺土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生物體包括植物繁殖體、微生物、原生動物中的至少一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棒,其中,所述基體和所述蓋體各自還含有生物體啟動繁殖生長助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態棒,其中,所述基體中,以所述基體的總重量為基準,所述主體載體的含量為35-45重量份;稀釋載體的含量為50-60重量份;粘結劑的含量為0.05-0.1重量份,崩解劑的含量為0.2-0.5重量份,生物體啟動繁殖生長助劑為4.4-4.75重量份;所述短小芽孢桿菌發酵液與主體載體的重量比為1-1.5:1,所述短小芽孢桿菌的活菌數為2×108-2×1010CFU/g。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態棒,其中,所述蓋體中,以所述蓋體的總重量為基準,所述主體載體的含量為45-65重量份,稀釋載體的含量為30-50重量份,粘結劑的含量為0.1-0.5重量份,崩解劑的含量為0.1-0.5重量份,生物體啟動繁殖生長助劑為4-4.8重量份;所述短小芽孢桿菌發酵液與主體載體的重量比為1-1.5:1,所述短小芽孢桿菌的活菌數為2×108-2×1010CFU/g;所述生物體的含量為1-100 ng。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態棒,其中,所述粘結劑包括羧甲基纖維素鉀、聚乙二醇4000-8000、海藻酸鈉和皂泥,所述崩解劑包括羥丙基纖維素鉀、羧甲基淀粉鈉和微晶纖維素,所述生物體啟動繁殖生長助劑包括尿素、硝酸銨、磷酸二氫鉀、EDTACa、硫酸鎂、鉬酸銨、硼酸、EDTAFe、糖類、蛋白類和氨基酸。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態棒,其中,所述粘結劑包括羧甲基纖維素鉀、聚乙二醇4000-8000、海藻酸鈉和皂泥,所述崩解劑包括羥丙基纖維素鉀、羧甲基淀粉鈉和微晶纖維素,所述生物體啟動繁殖生長助劑包括尿素、硝酸銨、磷酸二氫鉀、EDTACa、硫酸鎂、鉬酸銨、硼酸、EDTAFe、糖類、蛋白類和氨基酸。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棒,其中,所述短小芽孢桿菌的發酵液通過包括如下步驟的方法制備得到:將保藏編號為CGMCC NO.13208的短小芽孢桿菌接種于液體發酵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培養條件包括:發酵溫度為25-40℃、發酵時間為24-72h,攪拌速度為60-100rpm,溶氧與發酵液體體積比為(50-100):1,得到所述短小芽孢桿菌的發酵液;
其中,所述培養基中含有氮源、碳源、生長因子增效劑和無機鹽;
所述氮源包括淀粉、玉米粉、大米粉、蔗糖和葡萄糖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碳源包括豆粕、酵母粉、蛋白胨、尿素和碳銨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無機鹽包括磷酸鹽、氯化鎂、氯化鈣和氯化鈉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生長因子增效劑包括維生素、胡蘿卜素和脂肪酸中的至少一種;
以培養基的總重量為基準,所述氮源的重量百分含量為0.3-5%,碳源的重量百分含量為0.5-1.5%,無機鹽的重量百分含量為0.02-1%,生長增效因子的重量百分含量為0.05-5%。
8.權利要求1-7所述的生態棒在生物體培育過程中的應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生物體包括植物繁殖體、微生物、原生動物中的至少一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微生物包括真菌、細菌、放線菌和病毒粒子中的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006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