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核污染線纜回收屏蔽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90001.X | 申請日: | 2021-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278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圖玖;齊建京;易濤;劉滿祿;楊進;何輝;陳遠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核保銳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11/06 | 分類號: | H01B11/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張小娟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綿***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染 線纜 回收 屏蔽 桶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核污染線纜回收屏蔽桶裝置,其包括套管,套管兩端分別與端蓋可拆卸地連接;套管兩端設置有與端蓋配合的固定環,套管內可拆卸地設置有若干卡接部;套管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體和內管體,卡接部設置于內管體上;固定環上設置有與端蓋配合的環槽;端蓋內活動設置有與環槽配合的鎖舌,端蓋內設置有與鎖舌傳動連接的活動帽。本發明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污染線纜回收安全性不足的問題,結構簡單、可靠性強、準確性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核工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核污染線纜回收屏蔽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核污染線纜回收主要依靠人工采用設備對線纜進行卷盤回收,卷盤回收后再進一步進行核污染物屏蔽處理。此類處理方式存在的缺點:在處理過程中工人易接觸到核污染物,從而增加被核污染物輻射患病的風險;在處理過程中核污染物易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此種處理方式存在工序繁多且存在無防護轉運情況,增加了核污染物對工人和環境污染輻射的概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污染線纜回收安全性不足的問題的核污染線纜回收屏蔽桶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
提供了一種核污染線纜回收屏蔽桶裝置,其包括套管,套管兩端分別與端蓋可拆卸地連接;
套管兩端設置有與端蓋配合的固定環,套管內可拆卸地設置有若干卡接部;套管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體和內管體,所述卡接部設置于內管體上;
所述固定環上設置有與端蓋配合的環槽;
所述端蓋內活動設置有與環槽配合的鎖舌,端蓋內設置有與鎖舌傳動連接的活動帽。
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核污染線纜回收屏蔽桶裝置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提供的回收屏蔽桶裝置,通過采用套管與兩個端蓋的配合,既能方便快速拆裝,又通過密封結構,有效放置RIC探測器等存在核輻射的設備,防止核污染外泄,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通過設置固定環結構,既能簡化套筒本身的加工難度,又方便與端蓋密封連接,保證密封性。
通過設置卡接部,從而對RIC探測器的線纜進行有效固定,防止在屏蔽桶裝置的拆卸過程中,由于線纜不受束縛,導致線纜與其他物體相碰撞,導致線纜本身破損,從而導致整個線纜內部受到污染,無法繼續使用。因此,通過設置卡接部固定線纜,有效保證核污染線纜的使用壽命。
通過設置外管體和內管體的配合,有效保證對核輻射的隔離屏蔽效果。通過設置環槽和鎖舌配合,以固定端蓋與固定環間的相對位置。通過活動帽與鎖舌配合,方便從屏蔽桶外側觸發活動帽,從而實現端蓋與固定環的分離,即避免在打開端蓋前遭受輻射影響。有效保證對核輻射的屏蔽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套管與固定環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3是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端蓋的外觀示意圖。
其中,1、套管,11、外管體,12、內管體,13、承接槽,2、卡接部,21、卡接口,22、繞線板,3、固定環,31、承接環,32、環槽,4、端蓋、41、下蓋體,42、上蓋體,43、鎖孔,44、帽管,45、管孔,5、活動帽,51、帽檐,52、連桿,53、彈簧,54、鎖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其為核污染線纜回收屏蔽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的核污染線纜回收屏蔽桶裝置包括套管1,套管1為圓柱體管狀結構,套管1兩端分別與端蓋4可拆卸地連接,以方便將核污染的設備和線纜放入屏蔽桶裝置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核保銳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四川核保銳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000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合成鑄鐵氣缸套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異形零件內部清理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