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非鹵鉛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88603.1 | 申請日: | 2021-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91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0 |
| 發明(設計)人: | 臺啟東;王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H10K30/10 | 分類號: | H10K30/10;H10K30/80;H10K30/50;H10K71/12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石超群 |
| 地址: | 43007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非鹵鉛源 鈣鈦礦 太陽能電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基于非鹵鉛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導電襯底和依次疊于其表面的金屬氧化物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吸光層、Spiro-OMeTAD空穴傳輸層和金屬電極層;所述鈣鈦礦吸光層由非鹵鉛源、CH3NH3I和綠色反溶劑的混合溶液在空氣中用一步法旋涂制備;所述非鹵鉛源為Pb(SCN)2/Pb(Ac)2按照摩爾比1:3-3:1復配的混合物;所述綠色反溶劑為異丙醚、茴香醚、乙酸乙酯中的任意一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鹵鉛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導電襯底為FTO導電玻璃;所述鈣鈦礦吸光層為CH3NH3PbI3薄膜;所述的金屬氧化物為SnO2;所述的金屬電極為金電極。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中任一項所述的基于非鹵鉛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金屬氧化物前驅體溶液均勻涂覆到預處理后的導電襯底表面,然后退火,即得到金屬氧化物電子傳輸層;
(2)配置鈣鈦礦前驅液,將鈣鈦礦前驅液均勻涂覆在金屬氧化物電子傳輸層的表面,并加入綠色反溶劑反應、退火得到鈣鈦礦吸光層;
(3)將配置好的Spiro-OMeTAD前驅體溶液均勻涂覆在鈣鈦礦吸光層的表面,得到Spiro-OMeTAD空穴傳輸層;
(4)用熱蒸發法在Spiro-OMeTAD空穴傳輸層表面蒸鍍金屬電極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鹵鉛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導電襯底為FTO導電玻璃,預處理步驟為:將導電襯底表面污垢清洗后,將其依次放置在去離子水、丙酮、異丙醇和乙醇中各超聲清洗10~15?min,干燥后再對其進行紫外臭氧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鹵鉛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金屬氧化物為SnO2,金屬氧化物前驅體溶液的濃度范圍為2%~2.5%;金屬氧化物電子傳輸層的制備方法如下:取金屬氧化物前驅體溶液均勻涂覆在經過預處理的導電襯底表面,隨后在60-150℃下退火,即得到金屬氧化物電子傳輸層。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鹵鉛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鈣鈦礦前驅液的配置方法為:將非鹵鉛源與CH3NH3I按摩爾比1:3-3.2混合加入到DMF和DMSO按照體積比為4-9:1配置的混合溶劑中,50-70℃下攪拌至充分混合均勻,得到鈣鈦礦前驅液;鈣鈦礦吸光層的制備方法如下:取鈣鈦礦前驅液,均勻旋涂在SnO2電子傳輸層表面,在旋涂結束倒數第5-10s時滴加綠色反溶劑并旋涂反應,隨后將鈣鈦礦中間相薄膜進行退火,具體退火條件為60-80℃預退火,90-120℃退火,即得到所述鈣鈦礦吸光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非鹵鉛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鹵鉛源為Pb(SCN)2/Pb(Ac)2按照摩爾比1:3-3:1復配的混合物;所述綠色反溶劑為異丙醚、茴香醚、乙酸乙酯中的任意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鹵鉛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在真空條件下通過熱蒸發法在空穴傳輸層上均勻沉積一層金電極,其厚度為60~8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8860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