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生化處理工藝的碳源投加裝置及投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87808.8 | 申請日: | 2021-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44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維忠;陳光勝;李為;趙正剛;陳傳孫;王文婧;胡波;馬鵬;王學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巴南排水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重慶晟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王海鳳 |
| 地址: | 401320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生化 處理 工藝 碳源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生化處理工藝的碳源投加裝置及投加方法,所述投加裝置包括調配結構、檢測結構和控制系統;調配結構包括攪拌結構和上料結構,攪拌結構用于碳源與水的攪拌混合,上料結構用于向攪拌桶落入間隔時間內所需重量的碳源;檢測結構中第二流量計用于單位時間的進水體積,TN在線自動監測儀用于檢測進水TN值,COD在線自動監測儀用于檢測進水COD值;控制系統包括處理器和控制器,控制系統通過檢測結構測得得數據來協調控制調配系統進行碳源的調配以及投加;在本發明中,投加方法使用上述投加裝置,實現根據進水情況自動且合理投加碳源,人工勞動強度低,且避免碳源的大量浪費,同時通過合理設置投加點,使投加碳源帶來的脫氮效果更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生化處理工藝的碳源投加裝置及投加方法。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是指為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廠是建立在城市周邊專門用于處理城市污水的一種污水處理設施,城市中建筑、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產生的污水通過污水管網進入到污水處理廠中進行處理。對于城市污水的處理一般對氮、磷污染物有嚴格的控制要求,一般選用具備較強的除磷脫氮功能的處理方法,如:AO法、A2O法、氧化溝法、SBR法和生物濾池法等。
其中AO法、A2O法、氧化溝法、SBR法都同屬于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種主要依靠活性污泥來處理污水的生化處理工藝,活性污泥中含有復雜的微生物群體,微生物群體主要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活性污泥法設有生化處理區,通過生化處理區來實現對污水的脫磷除氮,生化處理區一般包括厭氧處理區、缺氧處理區和好氧處理區,其中厭氧處理區+好氧處理區用于除去污水中的磷,缺氧處理區+好氧處理區用于除去污水中的氮。
活性污泥法的除氮為生物脫氮,利用生物進行硝化和反硝化,將污水中的有機氮和氨氮轉化為氮氣排出,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例如:氨氮在有氧條件下由硝化菌先轉換為硝酸鹽,再由亞硝化菌還原為亞硝酸鹽,最后由反硝化菌還原為氮氣。為了提高這些起生物脫氮的菌種的活性,從而保證對污水進行生物脫氮的效果,一般需要在污水中投加碳源來為這些菌種提供生長所需能源和物質。
目前污水處理廠一般是在生化處理區的進水端設置碳源投加點,然后工人根據前一天污水的流量、進水TN值、進水COD值、排放標準TN值和排放標準COD值來計算所需碳源,然后對碳源進行調配和投加,人工調配和投加碳源的方式人工勞動強度大,且容易受人工影響,穩定性和可靠性差;同時城市污水的排放很容易受到雨水和其他異常水源的沖擊,使得污水流量、進水TN值和進水COD值的波動較大,所以一般都會通過投加過量的碳源來保證生物脫氮的效果,且由于投加點設置在生化處理區的進水端,無法對生化處理各階段的碳源含量進行調整,使碳源的有效利用率較低,這也就導致了碳源的大量浪費,從而使污水處理的成本大大增加。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人工投加碳源的方式存在人工勞動強度大,碳源浪費嚴重的問題。
本發明的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目前碳源投加方式存在碳源利用率低,碳源浪費嚴重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生化處理工藝的碳源投加裝置,包括調配結構、檢測結構和控制系統。
所述調配結構包括攪拌結構和上料結構。所述攪拌結構包括攪拌桶、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攪拌桶為具有腔體的圓柱體結構,攪拌桶內部自上而下水平設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攪拌桶內第一隔板的上方設有第一攪拌葉,攪拌桶內第一隔板與第二隔板之間設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的輸出軸豎直向上,攪拌電機的輸出軸延伸至第一隔板的上方與第一攪拌葉固定連接,所述攪拌桶內第一隔板與第二隔板之間豎直設有導通管,所述導通管的上端延伸至第一隔板的上側,導通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二隔板的下側,導通管位于第一隔板與第二隔板之間的位置設有導通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巴南排水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重慶市巴南排水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8780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