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密植梨園反向拉枝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84976.1 | 申請日: | 2021-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895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0 |
| 發明(設計)人: | 魏樹偉;王少敏;董冉;董肖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7/06 | 分類號: | 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李曉紅 |
| 地址: | 271000***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密植 梨園 反向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密植梨園反向拉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環、枝套和支撐桿;所述卡環被配置為在拉枝時緊箍于梨樹主干上;所述枝套至少一個,并被配置為在拉枝時套在枝條上;所述支撐桿與所述枝套的數量相等,所述支撐桿為可伸縮結構,所述支撐桿活動連接在所述卡環和枝套之間,并被配置為在拉枝時進行伸縮調節,以調整枝條逆著其生長方向拉枝后與梨樹主干的夾角在80°~90°;
所述卡環包括第一弧形臂體、第二弧形臂體、第三中間連接臂體和鎖擋結構;所述第一弧形臂體和所述第二弧形臂體相對分布在同一圓周上;所述第三中間連接臂體連接在所述第一弧形臂體的第一端和第二弧形臂體的第一端之間,所述第三中間連接臂體呈弧形,所述第一弧形臂體和/或第二弧形臂體能夠相對于第三中間連接臂體沿其弧形方向作伸縮運動,以在所述第一弧形臂體的第二端和第二弧形臂體的第二端之間形成大小可調的開口,所述鎖擋結構設置在第一弧形臂體第二端和第二弧形臂體的第二端之間,并被配置為在拉枝時將所述第一弧形臂體和第二弧形臂體的第二端連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弧形臂體和第二弧形臂體的第一端內部均呈中空結構,第三中間連接臂體的兩端分別活動配合于所述第一弧形臂體的第一端和第二弧形臂體的第一端內,在所述第三中間連接臂體的兩端外部分別設置斜齒,在所述第一弧形臂體和第二弧形臂體的外壁沿其弧形方向間隔開設多個槽口,所述斜齒的一側鉸接于所述第三中間連接臂體的外部,所述斜齒的另一側和第三中間連接臂體之間設置彈性件,所述彈性件被配置為始終向所述斜齒施加使其卡設于所述槽口的外力;
所述鎖擋結構包括弧形齒條、齒輪和驅動軸,所述弧形齒條滑動配合于第一弧形臂體或第二弧形臂體的第二端的外部,兩齒輪通過驅動軸分別轉動配合于第一弧形臂體和第二弧形臂體的第二端的外部,且兩齒輪均能與弧形齒條相互嚙合;
所述枝套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鎖合機構,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相對分布在同一圓周上,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弧形板的第一端之間相互鉸接,所述鎖合機構設置在第一弧形板的第二端和第二弧形板的第二端之間,并被配置為在拉枝時將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第二端和第二弧形板的第二端連接起來;
所述鎖合機構包括連接臂、鎖鉤和鎖扣結構,鎖鉤鉸接于連接臂的一端上,鎖鉤能夠活動扣合在鎖扣結構內,所述連接臂的另一端和鎖扣結構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第二端和第二弧形板的第二端的外部;
所述鎖鉤包括鎖臂和鉤臂,所述鉤臂的一端與連接臂的一端鉸接,所述鉤臂凸出設置在鉤臂的另一端側壁上,所述鎖扣結構包括開設在第二弧形板的第二端外部的凹槽,在所述凹槽的內壁底部設置與所述鉤臂相適配的嵌槽,在所述凹槽與嵌槽相對分布的內壁上設置彈性件;所述鎖鉤處于扣合狀態時,所述鉤臂插置于所述凹槽內,所述彈性件向所述鎖臂施加使所述鉤臂始終嵌入所述嵌槽內的外力;
當將鎖鉤扣合在鎖扣結構內時,鎖臂帶有鉤臂的一端擠壓彈性件插至凹槽底部,彈性件向鎖臂施加外力,鉤臂始終嵌入嵌槽內,從而將鎖鉤扣合于鎖扣結構內,解開鎖鉤和鎖扣結構之間的配合時,驅動鎖臂擠壓彈性件,使得鉤臂退出嵌槽外部,然后將鎖臂從凹槽拔出;
彈性件包括連接于凹槽內壁上的弧形壁,弧形壁和凹槽的內壁之間設置彈簧;
枝套的內壁均設置有彈性緩沖層,以保護枝條的表皮不被破壞,彈性緩沖層采用軟橡膠。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密植梨園反向拉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的兩端分別通過連接組件角度可調地連接在卡環和枝套的外壁上;所述連接組件包括U型連接座和連接件,在所述卡環和枝套上均設置U型連接座,所述支撐桿的端部以及U型連接座上對應開設安裝孔,所述連接件穿過并鎖緊于所述支撐桿上的安裝孔和U型連接座上的安裝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密植梨園反向拉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為伸縮桿,伸縮桿包括多節桿段,相鄰兩桿段之間相互活動卡扣連接;
或者,所述支撐桿包括至少一中間桿,所述中間桿的一端且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多個卡孔,所述中間桿的另一端側壁上且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多個卡柱,相鄰兩卡柱之間的間距和相鄰兩卡孔之間的間距相等。
4.一種基于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拉枝裝置的拉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進行定干,
對定植第一年的樹苗在50~60cm處進行修剪定干,剪口下保留2~3個芽,作為中心干培養;
2)進行刻芽,
定植第二年,中心干高度達2米,冬季對中心干所有芽進行刻芽處理;
3)進行拉枝,
第三年春,待枝條長度長至20~30厘米,處于半木質化時,將卡環卡箍于中心干上,將枝套套在枝條上,然后逆著枝條生長方向進行捋枝、壓枝,直至枝條與中心干夾角達到80~90度,然后鎖緊支撐桿與卡環以及枝套之間的連接;
第四年春天花后三周,通過調整支撐桿的長度或枝套的位置,以調節枝條與中心干夾角維持在80~90度;
4)第五年樹形基本建成,根據枝條的生長情況,繼續適當調節卡環的方位、枝套位置和/或調整支撐桿的長度,以調節拉枝效果;當枝條定型后,摘除拉枝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果樹研究所,未經山東省果樹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8497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