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寒冷地區淺層地熱交換系統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83441.2 | 申請日: | 2021-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334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馮彥勝;連佳;彭家成;張偉;韋春瑞;高飛龍;張帆 | 申請(專利權)人: | 甘肅第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T10/13 |
| 代理公司: | 青島致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王巧麗 |
| 地址: | 73000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寒冷 地區 地熱 交換 系統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寒冷地區淺層地熱交換系統及其施工方法,交換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進風管、地埋管、出風管和室內進風管,地埋管連接有集水井,進風管的上端位于地面以上且進風口處設有防塵罩,其下端與地埋管連接,室內進風管的進風口處安裝有新風檢測儀,新風檢測儀外設有儀器保護箱。施工流程包括定位放線、溝槽開挖、安裝管道、管道定位、管道試壓、進風管的頂端進風口處安裝防塵罩和保護罩、室內進風管的進氣口一端安裝新風檢測儀和儀器保護箱、管道回填。本發明利用地層對自然界的冷、熱能量的儲存作用來降低建筑物的空調采暖負荷,地熱作為清潔能源,環境效益顯著,施工難度小,施工周期短,為寒冷地區開發使用清潔能源創造了條件。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新風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寒冷地區淺層地熱交換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傳統能源資源日益緊缺,急需開發新型清潔能源替代資源。淺層地熱能資源儲量巨大,分布廣泛,可循環利用,且具有開采成本低、技術成熟、不受地理環境影響、節能環保等明顯優勢,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利用蓄存在土壤中的地熱能(地下2.5~3m以下的土壤溫度保持恒定間)可對室內空氣進行冷卻或加熱,以改善室內空氣環境,達到降低建筑物的空調采暖負荷。但目前利用淺層地熱能改善室內空氣溫度的應用很少,尤其是缺少其應用過程采用的方式和途徑。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中指出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寒冷地區淺層地熱交換系統及其施工方法,利用地層對自然界的冷、熱能量的儲存作用來降低建筑物的空調采暖負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寒冷地區淺層地熱交換系統,包括平行設置的多組通風管,所述通風管包括進風管、地埋管、出風管和室內進風管,所述進風管豎向設置,進風管的上端位于地面以上且進風口處設有防塵罩,進風管的下端位于地面以下且與地埋管的一端連接,相鄰的兩根地埋管之間連接有集水井,地埋管的另一端連接出風管,所述出風管的出風口與室內進風管連接,所述室內進風管的進風口處連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上安裝有新風檢測儀,所述新風檢測儀外設有儀器保護箱。
優選地,所述防塵罩內安裝有300mm ELIXAIR過濾網。
優選地,所述防塵罩外設有保護罩,所述保護罩采用鋼化玻璃制作。
優選地,所述進風管與地埋管之間及地埋管與出風管之間均通過90°全環氧雙承彎頭相接。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寒冷地區淺層地熱交換系統的施工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開挖溝槽,對原土基礎進行壓實處理,在原土上鋪設20cm厚中砂,進行密實處理;
(2)平行埋設多根通風管,首先安裝地埋管,然后依次安裝進風管、出風管、室內進風管,多根通風管同步安裝,相鄰管道之間凈距離為0.6m,最內側管道距離墻體0.8m,管道埋設最低點距離正負零為2m,按照2%進行放坡;
(3)安裝定位卡件,對地埋管進行定位加固,每兩根地埋管之間設置一處集水井;集水井設置在管道埋設的最低點;
(4)通風管安裝完畢后,在溝槽回填之前進行管線氣壓試壓;
(5)氣壓試壓合格后,在進風管的頂端進風口處安裝防塵罩,防塵罩外采用不銹鋼方鋼連接鋼化玻璃形成保護罩;
(6)在室內進風管的進氣口一端安裝新風檢測儀,在新風檢測儀的外部安裝儀器保護箱;
(7)管道回填,首先對管道兩側進行回填,填塞密實,確保管道不會晃動;然后進行分層回填、壓實。
優選地,所述通風管采用DN300球磨鑄鐵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甘肅第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甘肅第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8344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